998年做演講時所提到的。薩默斯先生督促經濟處於困境中的亞洲國家,在金融危機爆發期間要仿效美國式的“透明度和揭發力度”。
現在美國自身出現了公司賬目清算的問題,典型的例子就是安然公司事件。因此我們會不會遵循我們給亞洲國家所提的建議呢?我們會不會把投資商所需的實情告訴他們,以便他們做出更好的決定呢?可能不會。這是個壞訊息,因為安然事件的例子,儘管很極端,但絕不是唯一的一個。
總體上,對於美國公司來講1997年是個分水嶺。根據政府的統計,1992~1997年所有公司的利潤都在迅速增長,但是隨後就止步不前了;2000年第三季度的稅後利潤並沒有前3年同期水平那麼高。但是標準普爾500指數所顯示的營業收益……公司報告給投資者的利潤……比前3年高出46%。
雖然技術方面的原因使得報表資料與實際利潤不能確切一致,但是從歷史上來看,二者還是相當吻合的。那為什麼它們會產生分歧呢?主要原因是1997年後,公司越來越多地在賬目清算方面做手腳從而製造出一種利潤增長的假象。
在一種利潤增長不夠20%就會被認為是失敗的環境中,你會看到,公司的領導們不顧一切地使公司股票價格上升。為什麼他們要不顧一切地這樣做呢?簡而言之:股票期權。和期權交易相結合的行情看漲的市場促使管理人員的獎金激增。根據《商業週刊》的評估,在1980年,大多數公司執行官們的工資是非管理人員工資的45倍還多。然而到了1995年,工資比率上升到了160倍;到了1997年,工資比率達到了305倍。執行官們想保持這個比率繼續向上翻滾,他們做到了:到了2000年,儘管公司利潤沒有真正增加,但執行官們的工資是普通工人工資的458倍還多。 。。
任用親信模式(4)
儘管執行官們確實拿到了超額的工資,但在這裡我想要說的不是這個,我想說的是獎勵他們的方式,正是因為他們創造了與現實相脫節的虛假成功,所以他們得到了這種獎勵。
確切地說,虛假現象仍是賬目清算原則應該避免的。就像我上週所寫的一樣,正是由於不健全的記賬標準和委曲求全的審計員們這二者的結合,縱容了公司的執行官們,使他們有機會隱藏自己的真實面目。一些賬目清算公司一旦得到了可獲利的諮詢合同,就高興過頭,於是被那些公司製造的煙霧和假象給欺騙了。
那麼,是時候進行改革了嗎?一些人說還不是時候。今天,參議員銀行委員會準備透過由委員會主席保羅·薩班斯(Paul Sarbanes)起草的議案,這項議案打算採取溫和的措施對賬目清算進行改革。這項議案已經得到了財經界一些最受尊敬的名人的認可……像傑出的前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Paul Volcker)和著名的投資人約翰·博格爾(John Bogle)。但是議員菲爾·格蘭姆(Phil Gramm)仗著他的權力竭力遊說賬目清算行業,他已經清楚地表明他將試圖阻止這項議案透過。
我願意成為無黨派人士,我真的願意。確實有些*黨人受到來自賬目清算公司給予的鉅額資金的支援。但是目前試圖阻止意義深遠的賬目清算改革的,明確地說,是共和黨,他們的動機直接來自政府上層。《紐約時報》報道說格蘭姆先生“和布什政府密切會晤”,試圖阻止薩班斯的議案。
允許我重申一下我上次提過的:公司賬目清算的誠實性不是左右手的問題,它是保護投資者利益以免被內部人所欺騙的問題。透過阻止對有問題的記賬體系進行改革,布什政府給予一小部分寡頭政治公司的利益超過了給予其他公司的。
最後要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對賬目清算進行改革並不只是針對美國的投資者而做出的。正如經濟危機前的那些亞洲國家,美國依靠大量的國外資本流入,這種資本流入取決於對美國資本市場完整性的國際信任。布什政府可能會認為投資者除了把錢投入美國以外再也找不到其他可以投資的地方了,即使我們不進行改革,那麼他們的錢也將會源源不斷地流入美國。這和蘇哈多所想的一樣。
貪婪是禍根
2002年6月4日
“問題的關鍵是,女士們先生們,貪婪是有益的。貪婪在發揮作用,貪婪是正當的……貪婪……你們可以給這個詞畫個記號……不僅會拯救Teldar紙業公司,也會拯救這個出了故障的超級公司,即美利堅合眾國。”
在1987年的電影《華爾街》(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