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諭德,如此下官又如何能侍班東宮?”
反正方應物打定了主意,今天任由懷恩公公舌燦蓮花,他就是不接受,這個決心不可改變。
懷恩轉頭對內閣四巨頭方向道:“方學士在東宮勤勉績優,或許可以升賞。聽說國子監祭酒要出缺,你們閣部看看方學士能否遞補。方學士如果補了國子監,東宮才會有缺,小方大人補上就沒有避嫌之說了。”
殿裡眾人聞言,心頭不免齊齊狂呼,你懷恩究竟意欲何為,竟然為方家開出如此優厚的條件!連方應物也愣住了,懷恩這是丟擲了一個巨大的誘惑,來勾引他點頭啊!
卻說詞臣在東宮侍班算是一種必不可少的鍍金,但鍍金畢竟是鍍金,只是過程不是結果。鍍金的目的當然是為了向高層遷轉,說的透徹一點就是,詞林官們積攢的名望需要變現。
詞臣一般最高也就做到正五品,然後就要考慮向朝廷高層遷轉的問題了。路線無非就那麼幾種,當國子監祭酒就是一個很不錯的過渡。
國子監祭酒為正四品,下可接詞臣品銜,上可通三品侍郎寺卿。而且執掌太學的國子監祭酒本身又是比較清流的官職,在各種過渡官職中很受詞臣歡迎。
更何況國子監裡有成千上萬名監生,雖然在科舉矜貴的今天,監生不如過去那麼吃香,待遇比進士舉人差的遠。但螞蟻多了咬死象,手下有幾千名讀書人小弟終究是一股不可輕視的力量,朝廷裡沒有第二個官職具備這種賬面勢力。
如果方清之結束東宮鍍金,轉任國子監祭酒,不但意味著品級上越級而升,還代表著政治地位進一步強化,是由虛轉向實、將名望變現為權勢的關鍵一步。接下來幾年,他就可以考慮衝擊三品侍郎位置了。
不得不說,懷恩的這個建議,立刻讓方應物那堅韌的決心動搖了,如果小方大人的意志力再稍弱點,說不定就被粉碎了。
父親大人突然有了這麼一個好機會,將攢了七年的聲望進行變現,他這當兒子的能擋路麼?
方清之出任國子監,然後方清之的兒子補東宮侍班,這種變動在別人嘴裡說出來,那肯定是喝多了胡言亂語,要麼就是睡眠未醒時的夢囈,根本不必認真對待。
但是懷恩太監是誰?是顯赫的司禮監掌印太監,直接掌握批紅大權,本人威望又極高,綜合權勢猶在閣臣之上。
懷恩提出來的建議,怎能是胡言亂語或者夢囈?每個人肯定要慎重對待,包括方應物在內。(未完待續。。)
第六百零七章 特殊人才
各種雞湯文裡經常說,做人吶,目光要長遠,不要只顧得眼前利益。。。。。。這句話奏效的前提只有一個,那就是眼前利益遠不如長遠利益動人。
但如果眼前利益足以與長遠利益相比較,哪怕眼前利益只稍遜於長遠利益時候,有幾個人還能把持得住原則?誰還有耐心等候將來?
方應物目前就面臨著這種選擇,他的十年計劃與懷恩太監丟擲來的誘惑相比較,方家在哪種情況下受益更大還真不好說。
或者說,選擇好做,無論怎麼選,反正方家都不吃虧。但真正讓方應物所顧忌的是,他一直信奉天上不會掉餡餅,懷恩太監如此建議的動機在哪裡?
看不清這個動機之前,方應物不敢隨便答應什麼。其實方應物本性上還是一個謹慎的人,而過往的大膽冒險只是充分把握天時地利人和之後的表象。
方應物抬頭看了看懷恩,又看了看內閣四巨頭。然後他突然笑了笑,很風輕雲淡的對懷恩答道:“朝廷大事,皆有諸公做主,下官盡力顧全大局聽從朝廷安排就是。”
方應物這算是踢皮球了,一方面他看不出深淺便把主動權拱手相讓,先看看別人的表現,再根據別人的表現進行分析;另一方面,也能顯得自己淡泊名利,避免了產生面對名利急不可待的不良形象。
懷恩便又對內閣四巨頭問道:“諸位先生以為如何?”
萬安今天擺明了要與懷恩唱反調,在弄不清懷恩真實意圖之前,凡是懷恩所贊同的。他就要反對,這對他而言應該是最可能正確的反應。
所以萬首輔開口道:“若為今日之事升賞方應物。極為不妥當。太子失德終歸是醜事,難道要告訴天下人。在朝廷裡可以靠著太子失德來加官進爵?這與兩國交戰之時,趁機發國難財有何區別?”
一直沒有說話的內閣第四把手彭華也贊同道:“言之有理。”
他靠著萬首輔援引入閣的,今日至此如果還不發聲支援,只怕要被萬首輔所銜恨了,萬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