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部分(2 / 4)

小說:大明官 作者:風雅頌

他劉珝不屑一提似的!

要是這樣傳了出去,被有心人一琢磨,那麼他劉珝豈不將被視為內閣裡的邊緣人物?但劉珝又不能這時候站出去故自攬責任,對此劉珝只能悶在心裡罵道,方應物算你狠!

方應物轉頭對懷恩問道:“下官此言如何?”

懷恩太監對著方應物若有所思,片刻後才開口:“降級太重!講官便如常人家老師,哪有如此重罰老師的道理?依我看來,每人罰俸一年足矣。”

所有人再無意見,這樣處理皆大歡喜,能出一個章程將天子糊弄過去就行。

方應物其實就是想圍魏救趙,讓父親免於受到實質性處罰。罰俸一年這樣的處分,認就認了,沒必要再繼續糾纏不休,他又不是真的為了讓內閣大學士遭到處罰而鬧騰騰。

所以方應物心滿意足了,慢吞吞的退回自己的班位,立足未翁的時候,突然聽到懷恩太監道:“此外,東宮還要補人手,我看小方大人就可以。”

大方是方清之,小方自然就是指方應物了。

“什麼?”方應物目瞪口呆,沒想到懷恩突然冒出這麼一句話,於情於理這怎麼可以?(未完待續。。)

第六百零六章 聲望變現的**

懷恩太監的這個提議,確實很出人意料,方應物本人也完全沒有心理準備。

其實方應物作為一個志向遠大的人,不可能不對有關東宮的事情研究過。畢竟在這個時代,東宮幾乎是翰林詞臣上升的必經之路,沒有東宮資歷的官員,差不多就沒可能登頂了。

但方應物研究的結果就是,自己最好不要在成化朝入東宮。即便自己具備了資格,又有劉棉花、汪芷這樣的內外助力,如果努力爭取,想進東宮未必有多難。

原因很複雜,有很多方面,首先第一個原因就是父親方清之。說一千道一萬,哪有父子皆在東宮的道理?這種情況是很招人眼紅嫉妒的,還是避免為好。

另外方應物還覺得,有父親大人在東宮紮根便足矣保證方家未來,而自己在外朝奮鬥,更容易擴大方家影響力。

除去父親方清之的因素外,方應物不想入東宮的第二個因素就是,成化末年宮裡水太深,太子廢立之爭近乎白熱化。

在太子身邊做侍班大臣,那免不了要深深的捲進去,方應物不想招這個令人頭疼的麻煩,特別是自己身上牽扯到的利益糾葛太多,比如汪芷。

再說萬一歷史走勢改變,現在這個太子沒當上皇帝,那父親這種東宮大臣肯定也要連帶沉淪。而自己在外朝可以避免一起倒黴,算是分散了政治風險。

除去以上兩個主要原因,方應物還有一個小顧慮,那就是自己的年紀因素。

中進士時自己才十九歲。眼下也不過二十出頭。國朝有些時候還是要講究一點老成的,自己這歲數沒比太子大幾歲。能樹立什麼師道尊嚴?

所以方應物給自己設計的政治路線是,先在外朝混幾年。保持住清流地位。等過上十幾年,需要為下一代太子(也就是史書上的正德天子)組建東宮班底時,自己再想法子爭取一個名額。

到了那時,自己的歲數也足夠成熟了,也不存在與父親同在東宮的問題了,還能創造一個方家兩代人侍班兩代東宮的文人趣聞,大大延續方家的政治生涯。

但是方應物沒想到,今天懷恩太監突然提出要他現在就入東宮。如果成真,那就打亂了他的長遠計劃。

不只是方應物。其他所有人都被懷恩太監這突如其來的提議搞得莫名其妙,不知道懷恩心裡究竟是怎麼想的,到底存著什麼目的。

方應物不想得罪懷恩,熟知歷史的方應物當然知道,懷恩與萬安之流不同,在未來仍舊很有政治生命力。所以他措詞很謙遜的答道:“下官才疏學淺、德薄年輕,如何能擔得起東宮訓導之責?此議休要再提,還請另擇賢良!”

懷恩面無表情,讓人想猜測他的心思也無從猜起。對方應物又答道:“小方大人毋乃過謙!我在宮中,曾經聽到過一句順口溜,原話是: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聽說這句順口溜還是小方大人你妙手偶得諷刺時事的,如今再問別人。要讓你侍班東宮,有誰能說你不行的?”

殿中其他人確實沒有一個站出來說方應物不行的,殷鑑不遠。前面剛有兩個說方應物不行的,結果都被方應物堵到啞口無言。誰還願再出去丟人現眼?

方應物仍然不從,又推辭道:“國朝官員任職。須得注意幾種避嫌,或有父子不同衙的規矩。家父如今正在東宮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