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想看書來
33—14:終結,麥城悲歌(5)
關羽的這個失誤,就是所謂的“最終幻想”,隨著日益靠近江陵,他的那份抗爭的決心也就日益的消減,談判要回來無異於與虎謀皮,眼下最主要的是給自己找一個容身之處。
哪裡呢?就是夷陵、秭歸、宜都。
這幾處也是易守難攻之處,而且並非歸糜芳和士仁的直接統屬範圍,所以,眼下還沒有被呂蒙掌握,只要那裡的守軍可以堅持住的話,那麼迅速回師的關羽還不至於無家可歸,畢竟,入川有點丟人,實在不行了再說吧。
再說,如果要回益州的話也要從這裡走啊。
同時,關羽還有一個小算盤,那就是在這裡站住的話,還不算是輸的一敗塗地,好好歸攏一番,手裡還是攥著三萬大軍,養精蓄銳一下,說不定還可以反攻回來,到時候面對的敵人只是孫權,輪到孫權被自己和曹操兩面夾擊,看他怎麼辦吧。
這麼想是沒有錯的,但是,接下來關羽的錯誤是致命的,在回師途中,他不停的派出斥候刺探軍情,而且還派出了一撥又一撥的使者去和呂蒙見面談判,“數使人與蒙相聞”。
談判的內容是什麼呢?不得而知,估計就是我上面說的這些事情。
這個錯誤未免有點可愛了,你何曾把呂蒙當作是盟友了?呂蒙除了當年抹了蜜一樣的小嘴巴對著你一陣吹捧的時候什麼時候又哪裡當你是盟友了?就算是曾經當你是盟友過,現在佔了你的城池還有可能嗎?
帶著幾萬的軍隊,而且暗中恨得咬牙切齒,你說,呂蒙就算真的是魯肅附體了也不會對關羽手下留情吧?
痛打落水狗,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呂蒙明白,這一下子把關羽得罪大了,日後和蜀漢之間撕破臉的一戰不可避免,反正也是得罪人啦,索性做的狠點,讓你關羽丟掉性命!去閻王那裡談判去吧!
心裡是這麼想的,但是呂蒙卻玩起來兩面三刀,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和先後到來的十幾位使臣分別進行了親切的會談,嘴上答應的含糊其辭,這就給關羽造成了一種錯覺,有戲啊,畢竟是盟友,你們理虧,不會太不給面子的,就算不給我面子也要給劉備面子啊。
於是,關羽就放慢了前進的步伐,同時,也加緊了和呂蒙的談判頻率。
呂蒙一看關羽連著犯糊塗,又中了自己的緩兵之計,也加緊了工作,款待使臣款待的越來越到位了,不僅好吃好喝,還帶著他們在城內溜達溜達。
溜達幹什麼?關羽手中不是有幾萬軍隊嗎?呂蒙就讓使臣去這些軍人的家中和家屬聊天,末了,再讓家屬們拿出早就準備好的書信,讓使臣轉交回去,至於內容,大同小異,無非是呂蒙大人對我們很好啊,好吃好喝的伺候著啊,你們不要擔心啊,好好工作啊之類的。
快點投降,不要頑抗了這句話估計不會寫,不太和諧,有點露骨,而且也沒有必要去寫,前面說了一大堆事實,這句完全可以當作是潛臺詞了。
然後,呂蒙就把這些使臣給放回去了,讓他們去給關羽回話,說這事好商量,不著急。
接下來,關羽犯得錯誤就更加致命了,他有點高估了自己對這支隊伍的掌控力,就算是他對這些士兵好的不得了,但是,人家的老婆孩子,父親母親還都在呂蒙的手裡呢,說得好聽點是伺候的挺好,說得不好聽一些,那些就是白花花的肉票啊。
你說,換作是你,你的親人在敵人手裡,你還有心思和敵人作戰嗎?還有心思接著跟關羽背井離鄉的跑路嗎?(假設呂蒙讓出一條道路來)
所以,關羽這個時候如果思維還算是正常的話,就應該暗示這幫使臣們把自己的嘴巴看的嚴一點,不要亂說話,甚至可以考慮一下歪曲事實,對呂蒙們進行妖魔化描寫,說這些家人表面很好,其實遭到了非人的虐待,很多人都已經掛掉了,說不定還可以激發出這些士兵戰鬥下去的慾望。
很遺憾,關羽,不愧是仁義大哥的小弟啊,他並沒沒有這麼做。
——我們權且體諒他一下吧,在這裡再次重申一遍關羽的年齡,已經是行走在六十歲當口上的人了,這半年一直勞心勞力的坐在第一線指揮作戰,不容易啊。
關羽沒有阻止,那麼,後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士兵們一看家人都沒有事了,心裡的石頭落了地,鬥志全無,不要忘記,他們大多是本地人。
於是,這支20000人的大軍瞬時變得鬆鬆垮垮,每天都有大量計程車兵逃亡回江陵,不跟關羽混了。
人心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