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伍不好帶啊,這個不是關羽可以控制得了的,更不是殺一儆百那麼簡單了,單純從數量對比來看,是殺百儆一,而且還容易瀰漫恐怖情緒,和大打親民牌的呂蒙形成鮮明對比,隊伍的凝聚力和關羽的形象將會進一步的被摧毀掉。
到最後,關羽終於知道上當了,但是為時已晚,他又聽到了孫權親自來到江陵的訊息之後,知道大勢已去,談判還是抵抗都失去了意義,談判,你沒有資本了已經,現在也就是幾千殘餘了吧?
——不可能全都有家眷,總要有些光棍還有一些親信部隊吧?你還能幹什麼?笑話。
至於抵抗,你連談判的資本都沒有了,哪裡來的抵抗的資本?更是無從談起了。
所以,關羽只有一個選擇了,跑路。
跑路的選擇本來也是有兩個的。
但是,由於抱有一線希望或者其他什麼的原因,導致關羽的撤退行動過於遲緩,過於從容不迫,結果被另一個等待了很久的傢伙“下黑手了。
這個“殘忍”的傢伙就是陸遜。
33—15:終結,麥城悲歌(6)
陸遜在荊州事變中鞍前馬後的幹了不少事情,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講,乾的比呂蒙多多了:
接著呂蒙的工作拍馬屁,讓關羽放鬆警惕;
寫了一份調研報告交給孫權指出此時攻打荊州的可行性(《立即光復荊州江陵區域之可行性分析報告》);
接下來在具體的軍事行動中又充當了呂蒙攻克公安和南郡的先鋒部隊的指揮官。
最重要的是,在呂蒙進城善後玩政治秀的時候,我們的陸遜也沒有閒著,孫權拜他為宜都太守,撫邊將軍,華亭侯並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