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這艘沉船很快就成了共和國深海作業機器人得到的又一次實戰機會,在為期一個月的反覆勘察確認之後,又花費了兩個月的時間才將價值近440億元的一百多噸黃金撈上了作業船。隨後,完成任務的遠洋作業船在海軍特派艦艇的接應下順利返回了國內,當然隨同回來的還有經受住了考驗的機器人,還有以黃金為主要構成的近一百六十噸重的寶貝。;
這筆意外之財算是給不斷擴大收入中的共和國政府再添欣喜,用海軍司令陳紹寬的話來講,這筆財富足以讓共和**隊集體完成一次大換裝,或者說是足夠用來打贏一次地區性衝突。不管怎樣,反正機器人的效能得到了檢驗,同時還能為國家帶來收入,這樣的撈錢行為共和國怎麼不熱衷呢?而這一次,涉及到更大規模的黃金打撈作業,勘測結果不僅僅顯示湖底有一千六百噸黃金,還有許許多多的珠寶、首飾,如果這筆財富能再次成為共和國所有,那可就不只是海陸空三軍大換裝就能消耗完的。
“飛機我是借給你了,但是你得給我看緊了,倘若不知道保密條例,那就再熟悉熟悉”
隸屬於中國特種部隊旗下的空軍實驗飛行部隊,有一個航空實驗團就在新疆,而且該部隊還承擔著保衛科研基地並承擔基地可能會分配的實驗任務,因此作為該基地最高負責人的張宇,其實就是這支部隊的最高領導人。
鄧華林要的不是小飛機,能夠一次性裝載一百多噸貨物、飛行數千公里的飛機,根本不可能是小飛機,必須是戰略運輸機。放眼整個共和國,也只有幫助中航第一集團和空軍實驗著戰略運輸機的空軍試驗飛行部隊有五架,張宇領導下的新疆實驗團就有其中的兩架,並且該型號的戰略運輸機已經透過了重重考核,完全具備執行這種小任務的運輸能力,畢竟區區兩千六百多公里的航程,一百噸多一點點的貨物,對戰略運輸機這龐然大物而言,雖不是小菜一碟,但完成起來肯定也是輕輕鬆鬆。
“我這也是被逼的,老林不給我,但卻讓我找你,我就知道老首長是一定支援我的”
鄧華林笑呵呵的拍了一下馬屁,同樣身為中央幹部的他自然知道共和國有這種飛行大怪物,但要想讓特種部隊審批透過他的報告,太過於保密的東西審批起來會非常繁瑣,所以林學文就直接讓鄧華林找張宇,張宇領導下的實驗團具有很強的獨立行事權,幫助中國進出口集團執行一次商業性質的運輸,放在張宇眼裡估計就是屁大的事兒。
1942年7月23日深夜兩點,柳州空軍機場此時已經全部戒嚴,警戒範圍超過了五公里,整個機場周圍都成了絕對保密地帶。酷熱的夏季上半夜是非常悶熱的,夜裡兩點已經是涼風習習,機場周圍站崗執勤的數百名官兵此時此刻卻精神抖擻得很,因為空中傳來了一陣沉悶的轟鳴聲,如果抬頭望向天空,那麼可以清晰的發現在繁星點點之下,西北方向飛來了一簇特別的星星,那是一架巨型戰略運輸機的航燈在閃耀。
運輸機圍繞著機場盤旋兩圈後,確保夜間降落能夠百分之百成功之後,這才降落下來。當空氣中傳來陣陣焦臭味兒,那是運輸機的輪胎和水泥跑道面摩擦出來的怪味兒,龐然大物的運輸機呼嘯在跑道上滑行,在助降燈的照耀下顯得特別的高大威猛,經過近八百米的滑行之後,飛機漸漸停了下來,呼呼作響的四具大推力渦扇噴氣式發動機漸漸停止了轉動,有幸能夠看到運輸機的官兵們,都在這一刻發自內心的感嘆道——“真他…**大啊”。
如果說機場的空軍官兵經常看到的藍鷹運輸機是老母雞,那麼戰略轟炸機就是天鵝,而現在他們看到的這架戰略運輸機,簡直就可以稱之為鴕鳥了。當初為了應空軍和海軍運輸部隊的要求,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同時接到了兩種飛機的研製計劃,經過分析研究後,海空軍意見合併成就了一航的“戰術和戰略運輸機”研究計劃,隨後該計劃便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
戰術運輸機計劃已經成為民用航空專案,新的戰術運輸機研究已經重新展開,就根本不必多說,而戰略運輸機計劃卻得以成功了。
當初該項計劃也是經歷了一番波折,空軍最初的打算是戰略運輸機,只要具備萬米以上的升限、九百餘公里的最大時速、一百多噸的最大起飛重量,有著五千公里左右的最大航程或者是一萬公里的轉場航程,只要有這樣的效能就足夠了。畢竟能一次性裝運三四十噸貨物、兩百餘名全副武裝戰士,能夠滿足共和**隊很長時間的任務需求。;
但是,已經在進行初步設計的一航卻又很快收到了空軍的更改要求,海航最在乎的是戰術運輸機而非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