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能耐,僅用幾年時光,就消災於無形的。”
唐奕坐著擰身回望,卻是吳育不知道什麼時候出了倉,站在幾人身後。
連忙起身:“相公,繆讚了!”
吳育一笑,“老夫說的是事實,確無半點恭維之意。”
要不是唐奕當年及時出資、出力的救災,災區數十州府也不會那麼平穩地度過最艱難的時期;若不是唐奕這幾年極力幫朝廷改善財政,文彥博也沒那麼多閒錢大把大把地撒到地方。
這裡不得不說,大宋對百姓,或者趙禎對百姓,真的沒得說。
朝廷這幾年把財力極盡所能地向災區傾斜,不但賑災糧錢從不吝嗇,還出錢幫災民修葺房舍,重建家園。更是出人幫他們整理田地,從西北多牛之地徵調耕牛來幫百姓恢復生產。
就連每年疫病多發期的藥石花費,趙禎也都考慮在內,皆由朝廷出醫出藥,免費給災區看病就醫。
要知道,那可是數十個州啊!
可想而知,大宋在財政並不寬裕的情況下,是怎麼擠出這麼大一筆開銷來的。
“要不是子浩盡心竭力,朝廷就算有心,也是無力啊。所以,京畿路、河北、京東各路的百性當好好謝謝大郎才是!”
吳育說的唐奕都有點不好意思了,“這都是應當應分的。換了誰,也不能眼瞅著咱大宋犯難不是?”
吳育搖頭一笑,看向岸邊的農田,“瞪眼看熱鬧的,當然還是大有人在的。”
“比如。。。。。。”
“比如,被你壓下去的那一家。”
唐奕笑了,沒有接話。
吳育當然不知道他笑什麼,可是,唐奕自己知道。
面對那麼大的財政缺口,誰都得瞪眼看熱鬧。因為,個人的那點財富放到小半個大宋的耗費面前,誰都無能為力。
那家人?
那家人就算想出力,他也得有唐奕這麼大的攤子才行。
。。。。。。(未完待續。)
第425章 瘋子和傻子
出京百里,船過板橋,汴水亦從正西流向折道西北。再行一百二十里,即是陽橋鎮。
到了此處,汴水一改之前的水深岸固,水勢變得極緩,兩岸也再無良田鋪陳,到處是河塘、淺灘。
河面雖寬闊無比,卻是越走越淺,河中星布著長草的沙洲、灘塗。
宋楷指著馬上就要觸到船底的河面道:“再往上就走不了船了,大河天水,三分水七分沙,把黃泥爛沙衝到汴水之中,從這裡到汴口(汴水上游的黃河河口)都是這般的淺灘。”
唐奕點頭,疏通通濟渠,通的就是從汴口到陽橋,還有洛水從西京河南府(洛陽)到黃河這兩段水道。
“汴水這邊都是這般情形,那河南府那段還不得更加嚴重?”
這一段是黃河水勢入汴河,由於汴水上下游落差不大,導致河沙在河口淤積,阻塞航道。
而河南府那邊,比這邊更加的嚴重。
那邊本來是洛水匯入黃河,洛水的地勢高,黃河勢低,本無淤沙之患。
但是,自唐以來,上游黃土高原的泥沙不斷順河而下,於河中府開始地勢放緩漸漸淤積,致使黃河河道一年比一年高,形成地上懸河。
如此一來,稍有水情,洛水就要倒灌,淤積癥結更為嚴重。
。。。。。。
還沒下船,眾人就見碼頭上已經有人翹首在望了。
船行靠岸,不等搭上跳板,唐奕就迫不急待地縱身上岸,宋楷等人也是呼啦一聲跟上,看得吳育直咧嘴。
怎麼說他也是名義上的巡案使,能不能給我留點面子?
可是,唐奕他們哪還管這個,故人重逢,分外親切,唐奕已經率先衝過去了。
“存中,好久未見了!”
岸上的,正是沈括,沈存中。
沈括一見唐奕,也是興奮地迎了上來。
“就說你們今天會到,果然讓我猜著了!”
宋楷後來居上,到了沈括面前,上下打量,“行啊!曬的比老子都像黑炭。”
沈括一笑,捶了宋楷一拳。
“天天在工地上風吹日曬的,哪有你們在書院舒坦。”
賤純禮一過來就聽沈括吐槽,撇嘴揶揄道:“得了吧,你是不知道書院現在什麼樣兒。要不,咱倆換換?”
“不換。”沈括笑著搖頭。“咱在這兒呆的挺好!”
從疏通通濟渠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