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聲大作,叫傭人們去吃飯。他明白是怎麼回事。“那是叫你的,保姆,”他說,“你可以下去啦,我來開導開導簡小姐,等著你回來,”
貝茜本想留著,但又不得不走,準時吃飯是蓋茨黑德府的一條成規。
“你不是以為跌了跤才生病吧?那麼因為什麼呢?”貝茜一走,勞埃德先生便追問道。
“他們把我關在一間鬧鬼的房子裡,直到天黑。”
我看到勞埃德先生微微一笑,同時又皺起眉頭來,“鬼?瞧,你畢竟還是個娃娃!你怕鬼嗎?”
“裡德先生的鬼魂我是怕的,他就死在那同房子裡,還在那裡停過欞。無論貝茜,還是別人,能不進去,是不在夜裡進那房間的。多狠心呀,把我一個人關在裡面,連支蠟燭也不點。心腸那麼狠,我一輩子都忘不了。”
“瞎說!就因為這個使你心裡難受,現在大白天你還怕嗎?”
“現在不怕,不過馬上又要到夜裡了。另外,我不愉快,很不愉快,為的是其他事情。”
“其他什麼事?能說些給我聽聽嗎?”
我多麼希望能原原本本回答這個問題!要作出回答又何其困難:孩子們能夠感覺,但無法分析自己的情感,即使部分分折能夠意會,分析的過程也難以言傳。但是我又擔心失去這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吐苦水的機會。所以侷促不安地停了一停之後,便琢磨出一個雖不詳盡卻相當真實的回答。
“一方面是因為我沒有父母,沒有兄弟姐妹的緣故。”
“可是你有一位和藹可親的舅母,還有表兄妹們。”
我又頓了頓,隨後便笨嘴笨舌地說:
“可是約翰·裡德把我打倒了,而舅媽又把我關在紅房子裡。”
勞埃德先生再次掏出了鼻菸盒。
“你不覺得蓋茨黑德府是座漂亮的房子嗎?”他問,“讓你住那麼好一個地方,你難道不感激?”
“這又不是我的房子,先生。艾博特還說我比這兒的傭人還不如呢。”
“去!你總不至於傻得想離開這個好地方吧。”
“要是我有地方去,我是樂意走的。可是不等到長大成人我休想擺脫蓋茨黑德。”
“也許可以——誰知道?除了裡德太太,你還有別的親戚嗎?”
“我想沒有了,先生。”
“你父親那頭也沒有了嗎?”
“我不知道,有一回我問過舅媽,她說可能有些姓愛的親戚,人又窮,地位又低,她對他們的情況一無所知。”
“要是有這樣的親戚,你願意去嗎?”
我陷入了沉思,在成年人看來貧困顯得冷酷無情,孩子則尤其如此。至於勤勞刻苦、令人欽敬的貧困,孩子們不甚了了。在他們心目中,這個字眼始終與衣衫檻襤褸、食品匿乏、壁爐無火、行為粗魯以及低賤的惡習聯絡在一起。對我來說,貧困就是墮落的別名。
“不,我不願與窮人為伍,”這就是我的回答。
“即使他們待你很好也不願意?”
我搖了搖頭,不明白窮人怎麼會有條件對人仁慈,更不說我還得學他們的言談舉止,同他們一樣沒有文化,長大了像有時見到的那種貧苦女人一樣,坐在蓋茨黑德府茅屋門口,奶孩子或者搓洗衣服。不,我可沒有那樣英雄氣概,寧願拋卻身份來換取自由。
“但是你的親戚就那麼窮,都是靠幹活過日子的麼?”
“我說不上來。裡德舅媽說,要是我有親戚,也準是一群要飯的,我可不願去要飯。”
“你想上學嗎?”
我再次沉思起來。我幾乎不知道學校是什麼樣子。光聽貝茜有時說起過,那個地方,年輕女子帶足枷坐著,戴著脊骨矯正板,還非得要十分文雅和規矩才行。約翰·裡德對學校恨之入骨,還大罵教師。不過他的感受不足為憑。如果貝茜關於校紀的說法(她來蓋茨黑德之前,從她主人家一些年輕小姐那兒收集來的)有些駭人聽聞,那麼她細說的關於那些小姐所學得的才藝,我想也同樣令人神往。她繪聲繪色地談起了她們製作的風景畫和花卉畫;談起了她們能唱的歌,能彈的曲,能編織的錢包,能翻譯的法文書,一直談得我聽著聽著就為之心動,躍躍欲試。更何況上學也是徹底變換環境,意味著一次遠行,意味著同蓋茨黑德完全決裂,意味著踏上新的生活旅程。
“我真的願意去上學,”這是我三思之後輕聲說出的結論。
“唉,唉,誰知道會發生什麼呢?”勞埃德先生立起身來說。“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