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4 / 4)

小說:電影藝術 作者:辯論

關注本書的出版日期。從這個意義上講,《電影藝術》的出版堪稱眾望所歸。

提到本書,人們首先想到的總是有奧斯卡龍袍加身的華人的驕傲李安,實際上波德維爾夫婦和他們的這部《電影藝術》在美國相關領域所享有的聲譽是無可比擬的。Ang Lee的那句“大衛?波德維爾我是很熟的,他寫的書,去讀,沒錯!”實在只是錦上添花,而非畫龍點睛。大衛?波德維爾(David Bordwell)是美國一位重要的電影理論家,認知電影理論(Cognitive film theory)的創始人。波德維爾是一位多產的學者,他在“作者”研究(小津安二郎、愛森斯坦、卡爾?德萊葉)、香港電影研究、電影風格史和敘事理論方面的成果廣受讚譽。此外他也被認為是近幾十年來影響頗大的“新形式主義”(Neoformalism)學派的一員,但實際上他的夫人克里斯汀?湯普森(Kristin Thompson)更有資格被賦予該學派“干將”的頭銜。新形式主義認為,在故事和承載故事的形式之間存在著明確的分野,這就好像,在偵探片裡,謀殺總是發生在一連串時間的開頭,但我們是在影片的最後——而不是在開頭——發現謀殺的許多細節的。新形式主義拒絕許多其他電影研究流派的假設和方法論,尤其反對解釋學(hermeneutic)途徑。在他們看來,電影是一個整體,各種電影技術只有被放到電影當中去理解才能獲得最中肯、最貼切的感受,不僅如此,各項電影技術只有在歷史的情境中才能彰顯其重要意義,所以他們對電影史作了詳細的解讀。

本書初版於1979年,作者夫婦致力於為電影系本科生指引一條認識電影美學之道。正如序言中所言,“我們想要顯示電影媒體的個別技巧,如何能夠運用在電影更大的情景脈絡當中……導覽電影藝術的最佳方式是強調一般性的型態與風格原理,然後在具體的電影當中指出這些原理”。所以在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大量的電影分析,其鉅細靡遺的程度在電影教材中首屈一指。而大量底片單元格放大照片的引用,更是很難不令本書鶴立雞群。本書不僅是美國最為廣泛閱讀的電影導論讀物,在國際上也被認為是一部標尺性的經典著作。自1979年面世以來,本書已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漢語 (臺北,1992;上海,1992;臺灣; 1996;北京,20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