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一談起曲劇小說,立刻變得滔滔不絕起來。
讓許仙有些驚訝的是,今世的雜誌小說,竟然已經有了不小的基礎。前世所知的“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這些本該在不同時代綻放光彩的藝術形式,在這一個大夏王朝,竟呈百花齊放之勢。
想想自己穿越至今所見,本朝文化之興盛,風氣之開發,雍容之大度,比之歷史上的所謂“盛唐”,有過之而無不及。
單就小說一途,竟然已經有不少文人專門在做,由海內不同的書局版印發行。各自旗下,竟也有了一些名譽海內的作者,但多半是科舉不第的讀書人在作。其收入看其書的售賣情況,有的竟還收入不菲。
而廖秋只是眾多作者之一,但他的布衣書局卻是當世最大的書局。
此時科舉不第的讀書人無非三條道路,一則是投身官宦做一名幕僚,成為傳說中的師爺。二則是開辦學堂,做起教書育人的夥計。三則是經營商業,做一名商人。但當幕僚要走門路,開學堂也僅僅能維持生計,經營商業要有本錢。若是這些都沒有,或許還可做做小說。
許仙聽了不由心中一動,他最近正好有些財政窘迫,百草堂自從僱了許多人,雖然讓許仙空閒下來專心編書,但又另多了一筆開支,現在基本維持在不賠不賺上。但或許因為是許仙創立的,雖然好久不在藥鋪中看診,但每日卻也能從中取得不少功德。
而編書卻是要不斷的將銀錢投入,購買藥材,實驗藥方,紙張筆墨,人工油燈,哪個不需要花錢。每一項雖都不太大,但匯總起來,真是花錢如流水一般,那幾千兩銀子不過月餘就已經見底了,雖然有些地方可以節省,但許仙卻不想為了銀子影響整本書的質量。是以一遇見金聖傑就問起海船的事,實在是因為難啊!
金家那一船貨雖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