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3 / 4)

小說:沉重的肉身 作者:博搏

這種語式具有了神性權威,摩西的道德從形式上看是神定的,就好像儒教道德從形式上看是天—生的。無論神定的還是天—生的倫理規定,都是他律倫理,以觀念的和社會宗法秩序的形式規範人倫行為的道德準則,限制個體人的自如慾望。 現代人看破了種種傳統上宣稱神定或天—生的倫理規例和教訓不過是人的產物,把道德準則的立法權交給每一個體人的性情的自然權利——所謂依據個人的良心,傳統的倫理禁忌就被打破了。按康德極度抽象的大腦的概括,自由倫理意味著個人遵從自己理性的道德良知去生活。現代之後,理性的道德良知演變成了感覺的道德良知。從理性的良知到感覺的良知的轉變,就是從自由意志到自由慾望的轉變——意志的向善成了感覺的自適。情感在康德的學問分類中被歸入審美學的範疇,意志的心性屬於倫理學領域。在現代之後,情感成了倫理學中的惟一要素。“倫理學與科學的不同在於,它的基本材料不是知覺,而是情感和激|情。”(羅素) 用現代人類學的說法,宗法道德準則是社會生活內在地形成的生活網路,一個人的身體進入這樣的網路,就從自然狀態進入社會機體,成為一個社會的人。道德準則規範個體的生存感覺的食色性慾,個體的生存感覺透過道德準則認識自我、塑造自我。現代倫理的基本訴求是,要人成為自在自為的人,這就慫恿個體慾望的自由想象突破傳統的宗法道德的規約,神定或天—生的道德秩序沒有了社會法權的力量,其人倫關係的規定也飄浮在不確定之中。 法國電影藝術家Olivier Assayas拍過一部叫〃Paris s'eveille〃(巴黎睡醒了)的電影,講一個現代的亂侖故事。 Adrien十七歲那年上大學去了里昂。幾年後的夏天,他回到巴黎,才知道父親Climent與母親離了婚,眼下正與年方二十的Louise生活在一起。Louise是現代社會中那種獨立性強、明智、幽默而又不乏質撲、天真的女孩子。 Climent工作很忙,在家的時候不多。Adrien與Louise一起經常呆在家裡,相處融洽。有一天,Adrien禁不住摟著Louise的肩,想吻她的脖子。 Louise正色說:“我是你母親!” Louise與Climent常常因各種原因吵架,很傷和氣。Adrien看著自己的繼母與父親吵架,有些悻悻然。Louise心情愈來愈惡劣,她需要抱慰。 有一天,Climent與Louise大吵一場,怒氣衝衝地走了。Louise走到Adrien的房間,摟著Adrien的雙臂,把頭靠在了Adrien的肩上,想紓解吵架後的不快。 Adrien正色說:“你是我母親!” 後來,Louise還是帶著自己的細軟和象徵生命情趣的小仙人掌,與Adrien在火車站抱吻,搭火車一同去往他方。 這是不是亂侖? 道德規範是纏繞在個體人身體上的價值觀念,由此形成的生存感覺成為人倫關係的基礎。如果生存感覺中的價值觀念變了,人倫關係隨之而變,身體感覺跟著也變。在個體自由至上的社會,價值觀念不過就是個體自身的感覺。現代人的無所禁忌就是出於個體感覺的道德自由,這種個體慾望的自由仍是人的生存感覺中的價值觀念,塑造著個人的生存感覺的價值偏好——個人對於善與惡、幸福與不幸乃至人倫關係的分辨。 Louise和Adrien依自己的自如感覺改變了倆人的關係,按自如的感覺倫理來看,他們不是亂侖。生命感覺的經脈私人化、個人肉身化後,既然生命感覺的價值經脈是遵從自己的慾望感覺去生活,而每一個體人的身體感覺是有差異的,依我在的身體感覺的自然權利為自己訂立道德準則,社會的人倫秩序就感覺化了。現代的生活倫理中,神性權威不是沒有了,而是生活倫理的立法者更換了。新的立法者是身體有差異的個人的自我感覺,每個人都是給自己頒佈“十誡”的“我”。遵從慾望感覺去生活,會不會使人成了自己的身體感覺的奴隸,而不是獲得了想象的自由?基斯洛夫斯基對於慾望自由的倫理同樣十分沮喪: 我不相信我們是自由的,我們總在為爭取自由而奮鬥,也果真爭得了某種程度的自由——尤其是外在的自由……即便如此,我仍相信我們是自己激|情、生理狀況與生物現象的囚徒。這和幾千年前的情況沒有兩樣。同時,我們也是所有複雜且經常是相對的分界的囚徒……我們不斷地想為自己找一條出路,但又永遠為自己的激|情與感覺所禁錮。你沒有辦法拋開它們。 所謂“外在的自由”是liberty ,內在的自由是freedom,限制liberty的是社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