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3 / 4)

不出去,我們一拍即合。可是沒想到一個月後,中國證監會同意了華遠借殼SST幸福上市的請求,真後悔賣了這兩個專案。”有《商界》雜誌引用了任志強的言論。

“人家說你上市以後就可以增髮圈錢了,我說我這兩個專案都賣了大把的錢,現在有的是錢,不缺錢,增加土地儲備時才會需要錢。”任志強這回可真是財大氣粗了。

不過對於此次合作,任志強從行業層面還有更深刻的解讀,他認為這種模式符合未來地產產業鏈分工越來越細的趨勢。

“有的人善於做前期土地開發工作,有的人善於處理爛尾樓的法律手續問題,有的人善於做非精裝修的產品,有的人善於營銷,也有人善於長期經營……整個地產行業是一個延長了的服務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你做你最具優勢的部分,我做我最具優勢的部分。”

任志強說,“我們蓋房子用最好的東西,比如說在節能等產品技術上用一些最先進的技術,但賣的價不一定是最高的”,而他認為潘石屹則總能賣出最好的價錢。“他去賣,我們也不覺得自己寒磣,我們只算自己的賬,我們把錢裝到兜裡就可以了……在產業分工中,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合作是常常不能成功的。”“我和潘石屹之間逐漸探索出這種分工的程式,這樣的分工讓每個人更專業化,有利於市場發展。”

同樣,潘石屹也不計較他從任志強手裡買下光華路SOHO2跟任志強從原土地方買下該地塊之間有多少差價,認為只要能夠賺錢就可以,“明明是一個賺錢的機會不能錯過,否則對SOHO中國,對股民都是一個大的損失”。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再度借殼上市(1)

“2002年5月,新華遠吸收管理層和公司員工組成股份合作制企業,成立華遠投資管理中心,任志強本人擁有約10%的單一最大股份,達至控股地位。隨後,吸納其他戰略投資人入股,將新華遠改組成為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本增至5億元人民幣,逐步做到華遠投資管理中心控股(原華遠集團的國有股退至非控股)——亦即由任志強本人間接控股。2004年之前新華遠將再次增資擴股,將註冊資本擴至8億—10億元,最後直接上市。”

這是2002年初新華遠剛註冊成立時,任志強的偉大設想。然而事與願違,一直拖到2007年,新華遠才終於完成這一心願。

非上市不可

SST幸福的《吸收合併報告書》及有關公開資訊顯示,華遠地產自2004年以來,一直在不斷地出讓地產專案。

2004年4月29日,華遠地產與SOHO中國有限公司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將其持有的建華置地60%的股權轉讓給SOHO中國有限公司;

2004年11月1日,華遠地產、尚城投資與SOHO中國有限公司簽署股權購買協議,華遠地產及尚城投資分別將其持有的建華置地15%及20%的股份轉讓給SOHO中國有限公司;

2006年3月14日,華遠地產控制的北京千禧房地產有限開發公司(下稱“千禧地產”)與嘉裡華遠簽訂新源大廈二期專案轉讓合同,合同總價款為億元;

2006年4月26日,華遠地產、尚城投資與嘉裡北京(十八里店)住宅開發有限公司簽署股權轉讓協議,約定將華遠地產及尚城投資分別持有的嘉裡華遠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70%及1%的股權轉讓給嘉裡北京(十八里店)住宅開發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價款為1420萬元;

2006年7月2日,華遠地產、尚城投資與中冶置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冶置業”)、中冶新奧正津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津公司”)簽訂《北京廣源利股權轉讓合同》,約定將華遠地產及尚城投資合併持有的北京廣源利100%的股權全部轉讓給中冶置業及正津公司,本次轉讓包括股權投資款及華遠地產對廣源利的投資債權款,合計作價5�8億元;

…………

這些資料告訴我們,從2004年開始,任志強的華遠就一直在不停地出讓土地專案。而據初步測算,華遠地產2006年出讓專案收入及相關公司股權收入相當於其當年主營業務收入的倍。

值得關注的是,華遠地產持續出讓土地專案恰恰發生在《關於繼續開展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情況執法監察工作的通知》及《關於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的意見》(下稱《意見》)等政策性檔案出臺之後。

為什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