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3 / 4)

小說:大國策 作者:團團

中國的市場化程序,也遇到了如何繼續深化的難題:國內方面,要素市場市場化程度還較低,企業、政府以及其他相關方面等適應市場化的程度還有距離,影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的各種體制性機制性障礙依然存在,行業壟斷、地區封鎖、行政壁壘等仍在妨礙公平競爭和商品要素的自由流動,社會信用體系缺失,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仍有待建立;國際方面,進入全球市場遭遇到國際既得利益集團較大的阻礙。認識到中國在市場化的差距,需要加快經濟市場化程序,大力消除影響經濟活動的各種體制性和制度性障礙,儘快建立統一開放的國內市場,並實現國內市場與全球市場的對接。

以全球思維推進國際化,並以獨立自主的大國姿態參與全球化

對外開放值得肯定,特別是2002年以來,恰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幾年,中國的現代化程序,已被納入全球開放範疇,標誌著中國走上市場經濟的“不歸之路”。

開放的意義,並不侷限於近萬億美元(2006年)的出口規模,不侷限於累計超過7 000億美元的外資引進,也不侷限於超過1.3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儘管這在相當程度上成為中國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開放的更深層意義,在於其對國內改革形成的倒逼機制。事實上,近年來取得較大進展的金融改革,正是開放倒逼改革的典型例證。。 最好的txt下載網

關於中國發展模式的若干思考(5)

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以開放促進國內產業結構升級和競爭力提高,應成為今後對外開放政策的重要著力點。決策層和執行層應該比過去更具備全球視野,更具備全球思維,更加主動吸納整合全球資源。在經濟全球化潮流正在大規模深化之歷史時刻,如果對外開放意識沒有建立在全球思維基礎上,不但有可能失去在全球範圍內整合資源的戰略機遇,而且也可能變成一種“被動防禦型”的對外開放局面,就談不上主動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要提請注意的是,中國的市場經濟是獨立自主的大國“市場經濟”,這種屬性決定了中國既要“融入”全球化,又不能消極地對待遊戲規則。中國有句古話:“樹欲靜而風不止。”中國不能只被動地當“樹”,也要主動地當“風”,用實力參與遊戲規則的制定。

從“三外”與“三化”協調推進的高度把握髮展問題

中國的發展是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展開的,因此注重把握好“三外”(外貿、外資、外匯)與“三化”(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的關係,特別注意兩個系統之間的協排程。

以近年來實際狀況來分析:“三外”之一的外貿:5年(2002~2006年,下同)期間增長245%,目前已成為世界第三齣口大國。外資:5年期間增長48%。外商直接投資居全世界第四名,發展中國家第一位。官方外匯儲備:2007年第三季度末超過1.4萬億美元,居世界第一位。“三化”狀況:工業化:工業增加值5年增長107.3%,2006年佔GDP比重提高到43.1%。但高技術產業佔當年工業增加值只有10.2%。城鎮化:城市人口5年期間新增近1億,增長率為20%。第一次出現城鎮化水平(43.9%)超過工業化水平(43.1%)的局面,但是與最近公佈的全世界城市化水平已超過50%相比,還有不小差距。市場化:“總體”市場化水平不高,距離發達國家80%左右的水平還有不小差距。基本判斷:國內“三化”的進展滯後於“三外”的發展,在國際上達到的水平還比較低,特別是國內的體制改革尚未完全跟上對外開放的步伐,兩條腿之間有不夠平衡之處。

以市場化為目標的經濟轉軌仍是體制改革的“重頭戲”

經過近年的市場化取向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框架已初步建立,淺層次的體制弊端已初步去除,但深層次的問題並未解決。下一步,應堅定不移地向弊端產生的體制根部掘進:一是市場化改革從商品市場向要素市場推進,突出的是資本市場,其他如勞動力、科技、土地等要素市場,也應在更大的範圍內推進。二是所有制改革從競爭性領域向壟斷性行業延伸。三是積極推進相關領域的配套改革。這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應防止出現改革決策和操作被利益集團主導的局面。注意動員各種社會力量參與改革,增強改革的協調性和科學性。

把“四位一體”的發展和“四位一體”的改革整合起來通盤考慮

中國的“四位一體”發展是在“體制轉軌”的大背景下展開的,這種體制轉軌不僅是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