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3 / 4)

小說:佔戈 作者:津鴻一瞥

以及其他輜重。陛下明察,臣不敢以萬人性命兒戲,只是《平倭策》中實在漏算了這五萬人。”

皇上拿起奏摺又看了看,知道我玩弄文字,又不能當庭說穿。正氣惱時,吏部尚書朱子卯出班,奏道:“臣朱子卯啟奏陛下,臣知一人,年輕有為,自幼熟讀兵書,嘗與本朝名將王致繁將軍論戰,王將軍誇其有孫宜子之才。若是此番出征交付此人,想來無憂。”

我以為王致繁只是庸將,更不知這位有“孫宜子之才”的將軍是何許人物,側耳傾聽。聖上顯然也不知道他所指何人,連聲詢問。本朝名將如金繡程、曹彬皆不年輕,武嘯星更是走不開。另外一些善戰將軍也都是各守一方,真要調動關防恐怕時過境遷,高濟早就被倭國並了。

“臣所薦者,乃是左金吾衛大將軍陳裕。”朱子卯奏道。

“兵部的人,微臣尚未保薦,吏部尚書大人倒是知道得清楚。”張琦倚老賣老沒有規矩,執殿御史也沒有多話,讓我心裡大大不平。不過張琦的確算得上“德高望重”,說是從三品的兵部侍郎,其實就是兵部尚書。當時大帥坐鎮軍事,以大司馬兼管兵部,故尚書空缺也沒有補,現在大帥殉國,這個老侍郎離正名之日也不遠了。

至於陳裕,我想起聖上曾說他上了萬言書,痛斥我不明軍事。但是當日大帥與我論朝中大將,並未提過此人,不知有何能耐。趁著朱子卯和張琦兩人爭論的空,我定了定神,細細思索:聖上好不容易抓住個國老的徒弟,用人之際必定不會輕易放過我,我在朝中做個拿乾薪的文官想來機會不大。武官品秩要比文官高上一檔,只是武官品高位低,還要等聖上特詔方能參與朝會,俸祿也較同品文官低了許多,甚至比外官都低。

考量之後,我待聖上打斷兩人爭執,啟稟道:“臣明可名啟奏陛下,適才陛下所言,臣反覆思量,願以卑鄙殘身為國為君,不敢有辭。只是殘廢之身不能為將,臣願以文官領武職,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身前身後名!”一時口不擇言,盜用了韋白的座右銘。

“臣李哲存啟奏陛下,文臣領武職並非沒有先例,想當年國老虛綦之亦便以太師領武職,將兵數十萬親臨沙場。明可名所請,並無不妥。”李哲存一出面,朝廷上頓時安靜下來。只是他的一席話讓我吃驚不已,千橋鎮上之事還讓我記憶猶新,當時若非大帥庇護,恐怕我已經命喪其手了。

“臣保左金吾衛大將軍陳裕,必能以五萬大軍平定倭亂。”朱子卯似乎要和聖上卯上了一般。

“老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馮霂突然出班秉道。這千年難遇之景,聖上自然給足面子。“老臣以為,不妨撥五萬蔣棟國麾下部曲給明可名,另讓陳裕領五萬禁衛軍,過了綠鴨江後兵分兩路,待回師之日論功。如此一來,也正好為朝廷選拔將才。”

“臣附議。”朱子卯在馮霂面前便如晚輩一般,不敢再堅持。最尷尬的還是張琦,他本來推舉河南路指揮使蕭忠武,現在給馮霂這麼一說也不敢多話。其他朝臣見李哲存、馮霂都有意讓我領兵,以為早就內定了的,哪裡還有話說?

“既然馮愛卿這麼說,明卿家便以文官之身領……平倭大將軍職。”聖上道。

“臣蔡真,啟奏陛下。”在山南為難我的御史,我心裡暗道。

“奏。”

“明可名現領朝散大夫銜,本是從五品下的散階,那平倭大將軍職算是幾品?”蔡真雖說只是這麼問,卻暗含反對之意。

“蔡卿所言不錯,朕也深以為然,莫若另加明可名兵部、兵部職方郎中,正五品上。呃,正五品……那就改賜中散大夫,領平倭大將軍職,從蔣棟國麾下挑選部曲,上報兵部備案。如此眾卿家還有何異意?散朝!”聖上像是逃一樣就離開了龍座回了內廷,留下一班臣子滿臉尷尬,三呼萬歲。

我不經意間成了大越升遷最快的官員。兵部職方郎中,掌管地圖、城隍、鎮戍、烽候、防人道路之遠近及四夷歸化之事,很適合我的實缺。

第九章 點將

我領了聖旨不敢耽擱,第二天便去了兵部挑選原來大帥麾下的部曲。名冊上的將軍可說都是舊人,挑起來並不困難。我心中首選是史君毅,不過翻了兩遍也沒看到他的名字,不由問值班文吏。那文吏倒也幹練,當即答道:“明大人,史將軍此番平西有功,升了中護將軍。近來尚書省著兵部組建神武軍,與京畿衛共守京師,史將軍已經是省裡內定的統領,只等聖上的硃批了。”

我點了點頭,又去找鄭歡。還好,鄭歡雖然擒敵酋有功卻因為譁變一事降了一等,這次論功只是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