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3 / 4)

山內部已經先亂了起來。常山團練兵三千人殺死反叛的胡兵,抓住主將安思義出城投降。

沒費絲毫力氣,李光弼就拿下河北重鎮,為今後的接連勝仗開了個好頭,也拉開李光弼平安史之亂、令大唐中興的英雄生涯光輝幕布。

提到平息安史之亂,最為功勳卓著、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兩名唐將,就是郭子儀和李光弼。

李光弼是營州柳城人,和死對頭安祿山、史思明是老鄉。他也是位少數民族:契丹人。他的父親楷洛是契丹酋長,並且曾擔任過左羽林將軍、朔方節度副使。

和一般的胡人子弟不同,李光弼家教甚嚴,本人也文武雙全。在王忠嗣遇手下從事時,王忠嗣看出李光弼軍事才能出色,待之甚厚,常對人說:“光弼必居我位。”

不過王忠嗣還沒來及把自己的位子交給李光弼,自己就遭陷害被貶。他的繼任者是安祿山的堂兄安思順,安思順也認為李光弼不會久居人下,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

在一般人看來這是好事兒啊,又娶媳婦還討好上司,當然注重感情的人也可能推辭,不過李光弼很有性格,竟然怕自己不答應,安思順會給他小鞋穿,以身體有病的理由跑了。

隴右節度使哥舒翰也曾是王忠嗣手下的得意將領,為李光弼說情。不過根據安史之亂時,李光弼仍在朔方,李光弼跑了一圈又回到了安思順的麾下。

(老魚懷疑李光弼怕婚“引疾去”,恐怕也不真實。否則,李光弼可以到歌舒翰帳下,何必再巴巴地跑回來。)

在安史之亂前,李光弼雖然也有些軍功,但表現沒有高仙芝、歌舒翰等人突出。是安史之亂,為他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讓他成為當時唐軍中最耀眼的戰鬥之星。李光弼帶兵戰鬥力,可謂“當世第一”,僅以帶兵短時間作戰能力說,連郭子儀也有所不及。 。。

第三十一章 宿敵、死對頭(2)

李光弼佔領常山之後的第二天,他將來的宿敵、死對頭史思明就帶兩萬兵馬呼嘯而來,即將展開的是兩人的第一次交鋒。也可以說,安史之亂的其中一條主線就是李、史二人的爭鬥,幾乎李光弼每一場大仗,對手都有史思明,反之亦然。

史思明原名史幹,突厥人,是安祿山的發小、鐵哥們兒。他和安祿山一樣,是從社會最底層的小混混,憑藉自己的本領,當上了國家大員,甚至還先後當了回皇帝。

發跡之前的史幹曾經為了躲債,逃入奚族地區,被奚族巡邏兵抓獲,要殺掉他。史幹就和安祿山一樣,很有些小聰明,就欺騙他們說“我是唐朝的和親使,你如果殺了我,你們的國家就要遭殃。”巡邏兵不敢怠慢,把他送到奚王的牙帳。奚王見了這位莫名其妙的和親使,畏懼唐王朝的勢力,令一百人隨史幹入朝。

史幹這小子逃過一劫,但還不滿足,他還想利用奚王帶給自己一場寶貴。就對奚王說:“大王你雖然派了這麼多的人入朝,但看他們的才能都不可以見我們的天子。我唐皇帝最喜歡有才能之人,聽說大王有一名良將名叫瑣高,為何不讓他一起入朝!”

奚王信以為真,就命令瑣高與部下的三百人隨史幹一起入朝。

快到了平盧的時候,史幹先暗中派人對軍使裴休子說:“奚王派瑣高帶領精兵都來了,說是入朝,實際上是想襲擊軍城,應該早為防備,先下手為強。”

這群奚兵還不知怎麼回事,就無端遭到唐軍的誘殺,瑣高也被捉。

幽州節度使張守珪認為打敗了奚國有預謀的偷襲,連奚國最著名的將領瑣高也被捉住,認為史幹功不可沒,奏請任命他為果毅,後又升為將軍。再後來史幹入朝奏事,玄宗與他談話,十分喜歡他,就賜名為思明。

天寶初年史思明累功至將軍、知平廬軍事。有一次入奏時,玄宗和他聊的也很開心,就問起他的年齡,史思明說:“四十矣。”玄宗摸著愛將的背發感慨道:“爾貴在晚,勉之!”,你以後還會更好富貴的,還得努力啊!

不知史思明是否記住了玄宗的話,後來是很努力,也更加富貴(都當皇帝了)。不過如果宗知道後來的史思明如此富貴法,只怕當時拍背後的手中會不會拿一把刀子。

安祿山造反之後,留手下頭號大將史思明坐鎮後方。顏杲卿反後,史思明率大軍趕到,三天就下了常山。稍做休息後,又去攻打饒陽。就是他攻打饒陽期間,常山得而復失,被李光弼不費刀兵輕鬆取下。

常山的地理位置對於安祿山非常重要,史思明得知常山失守,立即放棄饒陽,晝夜行二百里的爭行軍,包圍常山,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