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2 / 4)

杲卿率兵晝夜苦戰,以致箭盡糧絕,在在苦守三日後,終被叛軍攻陷。史思明、蔡希德抓住的顏杲卿、袁履謙等人送往洛陽。

就在顏杲卿守城死戰的同時,王承業的使者已經到了長安,玄宗看了奏表之後非常高興,任命王承業為羽林大將軍,他部下加官進爵的竟達一百多人。顏杲卿則只被封為衛尉卿,而任命還沒有到達,常山城就已被叛軍攻陷。

惜哉!

從天寶十三年的十二月二十一日殺李欽湊始,到天寶十四載正月初八,僅僅十八天的時間,顏杲卿在河北捲起一股股反安的浪潮。但卻因為友軍的見死不救而身亡,令人心痛。

顏杲卿等人被押送到洛陽,安祿山責備他說:“你原是范陽戶曹,我上奏朝廷任命你為判官,不幾年又越級提升為太守,有什麼地方負於你,而你竟起兵反對我?”

從事實來看,安祿山確實待顏杲卿不薄,但顏杲卿與安祿山道不同不相為謀,豈會因安祿山的恩惠而失志變節。

顏杲卿對安祿山怒目相視,針鋒相對地大罵道:“你原本是營州的一個牧羊胡奴,天子提升你為三道節度使,恩情深厚,寵信無比,有什麼地方負於你,而你卻起兵反叛?”

這一下點到了安祿山的死穴,皇帝對你如此厚恩,你又為何反叛?安祿山不由張口結舌,不能回答。

顏杲卿又罵道:“我世世代代為唐朝的臣子,是為國家*叛賊,可恨的是沒有殺掉你,怎麼能說是反叛呢?臊羯狗,何不速殺我!”

這位忠烈之士,就在對安祿山的痛罵聲中,慷慨就義。安祿山又恨又怕顏杲卿的罵聲,命人把顏杲卿的舌頭生生撥了出來,顏杲卿口中含胡著罵聲不止,直至身死。

不僅是顏杲卿,還有他一家三十多人,均被安祿山所殺。

這一年的二月,李光弼、郭子儀收常山,從監獄中救出杲卿、履謙二家親屬數百人。乾元初年,肅宗贈杲卿太子太保,諡曰忠節。

顏杲卿的堂弟顏真卿,後來只找到顏季明頭部和顏杲卿部分屍骨入葬。顏真卿滿懷悲憤,寫下了歷史名篇,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的《祭侄文稿》。

後代的又一名著名烈士文天祥,曾寫道:“常山義旗奮, 范陽哽喉咽。 明雛一狼狽, 六飛入西川。 哥舒降且拜,公舌膏戈鋌。人世誰無死,公死千萬年。”

我們往往記住了那些經過艱苦奮戰,最後高舉著勝利果實的英雄,而往往忘卻那些為信念、為氣節而敢於犧牲的烈士。

無論這些人是否有著巨大或微小的貢獻,我們都應永遠記住他。。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三十一章 宿敵、死對頭(1)

在顏杲卿常山起義失敗後一個多月,李光弼才率兵到達常山。

寫到這裡,老魚也有些尷尬:時間有點亂了。

李光弼是756年正月初九,才被命為河東節度使,分到一萬朔方軍。但755年12月21日顏杲卿起義的時候,就對外宣稱李光弼已經率一萬唐軍出井陘,奔河北常山。

莫非顏杲卿未卜先知,提前料得玄宗的命令?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只能是說明現在所能查到的史料存在矛盾。

唐朝距近是遠了一些,有許多歷史資料散失。現存在的資料也都不可能是原本,大都是經過數次抄寫後的。再加上史官記錄的不及時,造成各種史料上記的歷史事件有時存在相互矛盾。

就以常入被史思明攻陷為例,河洛春秋中說,史思明、蔡希德在755年12月20日到達常山,756年正月初一城陷入;玄宗實錄中,是756年正月初九城陷;新舊唐書史思明傳中,也都是756年正月初九常山城陷;而資治通鑑中攻破常山則是756年正月初八。但可以肯定的是,顏杲卿大肆宣揚李光弼要帶一萬兵入河北的事,應是後來人以想當然的心態記下的。

李光弼帶了多少兵去常山,也有五千、一萬和一萬三千三種說法,考慮李光弼分了一萬朔方軍,沒有理由還要留下五千,所以說不會低於一萬(有可能在當地徵兵)。

類似這種各史料之間存在差異的情況,可以說是隨處可見。

在各朝代的史料中,以明代距現在較近,最為齊全。所以大家才喜歡寫寫明朝的事兒。至於距今最近的“我大清”,由於文字獄的原因,所能參考的文獻,口徑倒是一致,但真實度反而連唐朝也不如。

扯遠了,罪過,罪過。

………

李光弼到達常山,還沒來得及主動進攻,常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