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了與宿敵李光弼的對戰。
李、史二人都是當時名將,指揮作戰能力也相差無幾,雙方你來我往,足足對峙了四十餘天,也難分勝負。
戰爭的輸贏,不僅在於戰場雙方兵士的多寡,還和後勤保障息息相關,尤其是後勤糧食的供應。當年的官渡之戰,正是曹操火燒烏巢,把袁紹的軍糧付之一炬,令袁紹軍心大亂,才得以以少勝多。諸葛亮在出岐山時,更是數次採用斷糧道的方式,打擊敵人計程車氣。
史思明雖然不比諸葛亮,但斷人糧道以屈人之兵的道理還是知道的。尤其是現在李光弼被圍在城中,糧草必定有限,於是派重兵斷了常山的糧道。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三十二章 屢戰屢勝(1)
不出史思明所料,在相持四十餘天后,常山城內糧草告急。
首先不足的是草料,唐軍只好喂戰馬吃草墊子,但草墊子也恐怕供應不足。李光弼無奈之下,派五百輛車到石邑去取草,趕車的人都穿著甲冑,並派弩機手一千人護衛,結成方陣而行,令叛軍無法搶奪。
史思明則命叛軍對取草的唐軍死纏爛打,唐軍費了半天勁,一路之上草料大部被搶走或跑丟,冒著槍林箭雨,大老遠的跑一趟,才弄到兩束草。
李光弼首次出師,本想揚眉吐氣打個漂亮仗。但沒想遇到了這位叛將如此難纏,一時之間被困在常山,又談何收復河北?
無奈之下,李光弼只好向郭子儀求援。
這一段時間,郭子儀也沒閒著。
玄宗在正月初九命郭子儀放棄正在包圍的雲中郡,回朔方待命。一是準備回攻洛陽,二是防備突厥趁亂入侵。但郭子儀回軍之後,整日進行軍事整頓,卻遲遲不見玄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