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
讀李斯
李斯:公元前153年~公元前208年,戰國末年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秦代政治家。
李斯作為秦始皇的重臣,留給我們的印象除了他的足智多謀外,恐怕就是焚書坑儒和“老鼠哲學”(都是老鼠,但糧倉鼠與過街鼠不一樣)了。作為荀子的學生,大約是因了少時貧困的緣故,固然學的一身的治國之術,直接接受了法家的哲學思想,也難抹掉其心中對權力和地位的慾望,“老鼠哲學”驅使他來到雄心勃勃的秦始皇身邊,“老鼠哲學”也讓他和趙高達成了“沙丘之盟”,成為盟主之一,也因為他的“老鼠哲學”,成了指鹿為馬的幫兇並斷送了性命。
有人說,如果李斯當年在秦皇死後不和趙高媾結,可能也不會落得一個黥刑的下場。但我看未必,世事難料。
首先,李斯敢不接受趙高的建議結成“沙丘之盟”嗎?當時秦始皇的遺旨在趙高手裡,趙高是鐵了心要扶植胡亥的,也不是省油的燈,如果李斯反對,不僅老鼠李斯的性命可能不保,帶來的結果可能是扶蘇令蒙恬的三十萬大軍進攻胡亥,剛剛統一的中國可能面臨的又是一場戰爭和分裂的可能。從性命計、從大局計,李斯放棄了。
其次,即便扶蘇登基,李斯的命運也難掌握在自己受眾。李斯是秦國“重典”和“焚書”的始作俑者,而扶蘇是堅決反對這兩項政策的,並且因為扶蘇的奮力反對,才發生了四百多儒生被坑,才被流放邊關。從扶蘇的成長經歷和扶蘇的軍事後臺蒙恬的性格看。扶蘇上臺,且有不清算李斯的?
同樣是死,但好死不如賴活著,這也是老鼠哲學的核心。再看李斯與趙高,當時都旗鼓相當,誰都不可能一下子把誰置於死地,誰都想利用對方,因此和趙高合作,李斯還可以多享受幾年“糧倉”,和扶蘇合作,可能立即就成了“過街鼠”了。
人都是趨利的,多數人只有在必死的時候才能表現出所謂的氣節,反正都是死,因此也要死得光彩一些。如果還後活的機會,誰都有想活下去的念頭。假如趙高上臺,李斯也是必死,哪麼李斯可能會選擇扶蘇的,畢竟這種死可以獲得“忠君”的名節。
政治不是哲學,是一種力量與力量、利益與利益的博弈,或者是階級與階級之間的、或者是團體之間的——李斯與胡亥趙高、李斯與扶蘇蒙恬、胡亥趙高與扶蘇蒙恬。
或者你們與我們、我們與上級、上級與上級……
政治有風險,進入需謹慎。自古以來,名垂青史的的政治家沒有幾個有好結局的。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讀告子
告子:戰國時思想家,生卒不詳。
告子是誰?問一百個人,可能有九十九個人不知道。但是在一百個人當中,可能有就是就個人都知道“食色性也”這句名言。
“性,無善無不善”,即便是一個十惡不赦的人,我們也能看到他善良的一面,即便是一個“高大全”典型形象,也有犯錯誤的時候。
讀告子,是我讀前秦眾多名人最有意思的,有些時候仔細一想,不僅嫣然一笑。
告子是孟子的學生(一說是墨子),但在孟子的眼中,告子可能是一個非常不合格的學生,按照我們今天的說法是“差生”,因為他總是不按照老師的思路“正確”回答老師的問題,常被孟子批評。而告子大概還是一個不善言辭的人,每當老師批評他他就不說話反駁了,及時有時候做一些反駁,但老師又反駁回來,他就不說話了。
你說這樣笨的學生怎麼能夠成為思想家,我想這個“思想家”大概也是後人封的。在孟子的記述中,告子的觀點都是孟子觀點的反面教材,而且我們歷史中也看不到告子的作為。
告子還“笨”得可愛,儘管老師不斷批評,他卻不斷提出自己對“人性”的一些新的看法:先是“性如杞柳、義如桮棬”,被老師批評後,他又提出了“性如湍水”,如是。又提出了“生之謂性”、“食色性也”、“仁內義外”。
如果按照郭老的考證,告子與孟子的辯論是在齊國展開的,這場辯論,成就了孟子的學術地位卻讓告子一文一文不名。
但告子的言論還是得到了同學們的認同的,比如公都子。不過公都子也同樣受到了批駁。
中國的教育就是這樣,總是在狡辯而很少尊重事實和尊重學生的想法的。如果把告子放在現代的教育理念下來審視,哪麼告子可能是一個有創造性的學生,他應當獲得老師和社會的尊重的。可是,這種有發散性思維的天才學生即便在今天的中國,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