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3 / 4)

不斷攀升的時候,放貸機構和借款人以為,如果出現還貸困難,借款人只需出售房屋或進行抵押再融資就可以了。但事實上,一旦整個住房市場存在降價預期,借款人很難再將自己的房屋賣出去,房屋價值也可能下跌到不足以償還剩餘貸款的地步。而逾期還款和喪失抵押品贖回權的情況一旦大幅增加,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就可能發生嚴重震盪,並波及整個房貸市場。

(3) 持續不斷的加息,加重了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在美國經濟出現衰退以後,美聯儲的降息力度很大,從而刺激了消費者的借錢慾望。但從2004年6月到2006年6月間美聯儲連續17次調高利率水平,基準利率從1%調到,導致以浮動利率為主的次級抵押貸款利率不斷提高,借款人的還款負擔逐漸加重,還款壓力迅速增大。在不堪重負的情形下,違約現象大量出現。很多貸款者,成為名副其實的“房奴”,特別是那些“次級信用”的人,如打零工、新移民和年輕的單身母親等,如今面臨著無法支付利息的窘境,更別說償還本金了,於是抵押貸款市場違約率不斷上升。

(4) 高風險房貸產品創新對房貸市場泡沫形成推波助瀾。美國次級房貸在2003年推出時,曾被認為是一項了不起的金融創新,因為它圓了沒有充分財力置業且信用欠佳人的購房夢想。在眾多次級市場貸款公司“創新精神”的推動下,各種新的房貸產品大量湧現。這些貸款的共同特點是,降低貸款初期的貸款利率,一般在還款的開頭幾年,每月按揭支付很低且固定,等到一定時間後,還款壓力陡增。很多炒房地產短線的“信用優質”人士認定房價短期內只會上升,自己完全來得及出手套現,還有眾多“信用一般”的人,用這類貸款去負擔遠超過自己實際支付能力的房產。但當房價持平或下跌時,這些貸款就可能變成高危品種,就會出現資金缺口而形成壞賬。

(5) 次級抵押貸款二級市場轉讓過程中風險並未完全轉移,利益相關者一損俱損,一榮俱榮。抵押貸款二級市場成就了新世紀金融公司等次級抵押貸款公司的規模擴張,但證券化過程中的風險殘留最終導致了這些公司的破產命運,對其而言,不徹底的證券化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是因為在抵押貸款證券化後,各行業的聯絡更加千絲萬縷。抵押貸款公司將手中的抵押貸款出售給銀行,銀行將它重新打包成抵押貸款證券後出售給投資者來分散風險。但同時,銀行還會與抵押貸款公司簽署協議,在個人貸款者拖欠還貸的情況下,必須回購抵押貸款。在這種情況下,次級貸款公司的風險並未完全、徹底轉移出去。

。 最好的txt下載網

美國房價均價

資料來源:人民網經濟頻道。

美國次貸危機歸根結底是信用危機。在低利率的環境下,2006年以前的5年裡美國房地產市場持續繁榮,極大地刺激了房貸機構的逐利性,導致市場對信貸風險明顯低估。雖然相對於總規模約8萬億美元的美國房貸市場來說,次級抵押貸款市場所佔比例不到一半。但隨著危機的發生,全球債券市場運轉受到了很大影響,大量企業和基金被迫停止發行債券,這只是危機的開始。

隨著次貸危機的爆發,美、歐銀行業逐漸收緊融資條件,金融機構破產數量明顯增加,各大金融巨頭業績明顯下滑,全球經濟受到衝擊。

在危機面前,各大金融機構紛紛更換高管或裁員。美林證券公司執行長奧尼爾10月辭職,花旗集團執行長查爾斯·普林斯11月辭職。此外,美國銀行等金融巨頭近幾個月來都有相關部門主管離職,主要原因都是因次貸危機引發的信貸動盪令擔保債權憑證資產價值嚴重縮水,使得相關部門虧損嚴重。

從2004年以來,全球金融市場一直顯示流動性充裕的局面。有研究顯示,2001~2004年,全球金融產品的交易超過任何時候。外匯日交易上升萬億美元,增長了57%。衍生品日交易達到萬億美元,上升了74%。2005年全球收購兼併達到200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金融市場交易的增長,金融全球化推動資本的全球流動,全球金融市場規模的增長伴隨虛擬貨幣的創造,流動性全球過剩,金融市場到處是錢,為什麼次級按揭還會出現問題?

首先,次貸市場的危機使虛擬貨幣效應消失。次級按揭透過定價機制和轉手過程創造虛擬貨幣。次級按揭被包裝成信貸抵押證券和其他資產證券化產品,按照評級和定價,然後轉手,轉手過程中不斷“增值”,創造了電子形態的“虛擬貨幣”和虛擬貨幣形態的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