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以為不妥,部分置宋室利益於華夏興亡之上的也覺得此非良策。但那些早在趙構處得到密令的人卻上表附議,贊成杜充的主張。
宰相呂頤浩一開始也不贊成此策,但後來經不住趙構的壓力終於屈服。中央命令頒下以後,剩下的便是掌控軍權的將領的執行。劉光世、張俊都奉命便行,韓世忠聞言大震,連上兩表請趙構三思,最後趙構便不令他北上,而命他鎮守維揚,以防歐陽適來襲。而離行在最遠的陝西,趙構的敕令反而最先到達——實際上給川陝宣撫張浚的詔書,在廷上諸公還在爭吵時就已經出去了,因為趙構對漢部的整個威脅行動,必須由張浚來挑頭。因為這時除了扈從東南的軍隊以外,舊宋政權所統轄的地方,唯有陝西一境的地方政府擁有能對抗金人、漢部的武力。
當初苗劉之亂平定後,趙構問大功臣張浚以天下計,張浚自請身任陝、蜀之事,置司秦、川,而別委大臣與韓世忠鎮淮東,令呂頤浩扈駕來武昌,張俊、劉光世從行,這樣趙構行在的中央軍便能與秦、川尾相應。這時張浚正得寵信,所以趙構對他的建議十分讚賞,剛好有監登聞檢院汪若海也認為:天下若常山蛇勢,秦、蜀為,東南為尾,中原為脊,將圖恢復,必重川、陝。於是此議遂決。宋政權偱唐代裴度故事,以張浚為川陝宣撫,趙構給張浚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