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2 / 4)

起開發西北教育的使命,一方面是表示原由三校院合組而成”(《西北聯大在城固本部舉行開學典禮志盛》,《西北聯大校刊》第1期)。國防最高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為西北大學1940年畢業同學會題詞:“棫樸多材”。教育部部長陳立夫1940年6月曾到西北大學視察,併為西北大學第四屆同學會題詞:“學成致用,各盡所長,經營西北,固我邊疆”。1941年,西北學會成立大會在西北大學舉行,並創辦《西北學報》,明確學會以“確立民族自信、加強民族團結”,“研求精神學術、砥礪個人品性”,“復興民族本位文化、促進西北建設”為宗旨。1943年11月,西北大學主辦的《西北學術》月刊創刊號出版,校長賴璉指出:“國立西北大學創設陝西,吾人遠觀周秦漢唐之盛世,縱覽陝甘寧青新區域之廣大,不惟緬懷先民之功績……故我們要恢復歷史的光榮,建立新興的文化,建設一個名副其實的西北最高學府,真正負起開發大西北的重大使命”①。編輯部主任郭文鶴在《發刊詞》中也指出:“西北大學,為西北最高學府。……今者學校當局,痛感文化使命之重,椎輪大路,先軔本刊,藉以發揚我民族之精神,融合現世界之思想,且特別研究民族發祥地之西北數省,以冀對西北建設有所贊益,其意義至深且大也。”它說明,西北大學逐漸明確了“發揚民族精神、融會世界思想、肩負建設西北之重任”的辦學願景,表達了傳承中華五千年燦爛文明、融匯世界優秀文化成果、建設祖國遼闊西部的高遠追求。而獨立出來的西北師院,也在1940年接到國民政府的命令和甘肅臨時參議會的邀請後,決定西遷蘭州,並於1944年全校遷到蘭州辦學。西北醫學院也在侯宗濂先生的主持下,在1945年抗戰勝利前夕做好了西遷甘肅辦學的準備。

為什麼要紀念西北聯大(9)

西北聯大及其各學校主要是精神上的統一。在臨時大學和聯合大學期間,雖然西北聯大有形式上的統一,並不妨礙各院校相對獨立地組織教學活動。學生畢業時,發給的畢業證上,都有原有學校公章。1937至1939年,西北聯大畢業學生660餘人,仍發給原校證書。其中北平大學251人,北平師範大學307人,北洋工學院39人,河北省立女子師範學院11人,他校轉學借讀生57人。在聯合大學分立為五校以後,雖然學校的獨立性得到加強,但西北聯大各子體之間也保持密切聯絡。最先分出的西北工學院與西北大學在近兩年的時間共有一位校長。西北師範學院雖然在1939年8月名義上分出,但直到1944年11月完全遷蘭州前,一直在城固與西北大學合班上課,90%以上的教授合聘,共用圖書館等教育資源。西北醫學院1946年8月復與西北大學合併回遷西安。五校聯合招生、聯辦先修班、聯辦社會教育、聯合建立西北學會,甚至聯合爭取權益,對外共同發聲。西北聯大“公誠勤樸”的校訓為大多數學校所承續,或直接繼承(如西北大學),或演為“公誠勇毅”(西北工業大學)、“誠樸勇毅”(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直到1945、1946年,國民政府教育部命令國立西北大學分批為西北聯大二十七年度、二十八年度兩屆各院系160餘名畢業生(借讀生、轉學生)換髮畢業證,這些畢業證書同時加蓋有西北聯大四常委徐誦明、李蒸、李書田、陳劍翛的簽章、所在院院長、國立西北大學校長劉季洪簽章和教育部核審章,表明分出各院校在更名七八年後,仍有精神上的聯絡。

4米4花4在4線4書4庫4 http://book。mihua。net

為什麼要紀念西北聯大(10)

3西北聯大取得了意義深遠的教育成就

1937…1946年之間,西北聯大與其子體國立五校形成了505名教授、1489名員工的教職工隊伍,培養的畢業學生9257名。

在西北聯大與其子體國立五校的教師中,有徐誦明、李蒸、李書田、胡庶華、汪奠基、黎錦熙、馬師儒、許壽裳、曹靖華、羅根澤、陸懋德、黃文弼、羅章龍、袁敦禮、虞宏正、張伯聲、林鎔、沈志遠、汪堃仁、魏壽昆、盛彤笙、劉及辰、曾炯、傅種孫、張貽惠、黃國璋、李儀祉、高明等一大批著名學者。學生中有師昌緒、葉培大、傅恆志、史紹熙、吳自良、高景德、張沛霖、李振岐、趙洪璋、塗治、侯光炯、于天仁、王光遠等傑出人才。

國文系黎錦熙開創拼音方案研究,編纂多部陝西地方誌,所著《方誌今議》被奉為現代方誌學的“金科玉律”。外文系曹靖華一生致力於傳播俄羅斯和蘇聯文學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