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 中國區市場部總監 顧欣鑫
《中國式ED》這本書經過近兩年的創作和籌備,終於和廣大讀者見面了。這的確令人高興,因為這本書實在凝聚了我們太多的希望。
之所以策劃創作這樣一本書,是因為我們看到了中國的男性健康問題日益嚴重起來,而社會對這個問題,卻一直輕視。相信大家也都看到過一些有關的統計資料和調查資料,可令人擔憂的是,大多數人,包括男人自己,對這一問題卻不太以為然,因此,我們覺得有必要把這個問題呼籲起來。所幸的是,我們這一想法,得到了很多有識之士和學科專家的大力支援,於是,兩年來的緇珠積累,使這本《中國式ED》最終得以問世。我在這裡,向所有參加此書編撰的人士致以最誠摯的感謝!
和諧,是當今的一個核心關鍵詞,構建和諧社會已經成為了我們共同的奮鬥目標。的確,和諧意味著美好,意味著可持續,意味著良性的發展,或者說,和諧就意味著未來。社會如此,國家如此,我們的家庭和個人更是如此。試想如果沒有和諧的家庭作為單位,那麼整個民族和社會的和諧也必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同樣的道理,如果家庭生活的各個有機組成部分缺乏了和諧的能力,那家庭幸福和穩定也無從談起。
從這個意義上說,夫妻之間的性生活做為家庭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和諧與否、質量優劣,實在是關乎大局,牽動根本。更何況,這還與男性健康問題息息相關。所以,當我們面對現實的時候,“性”這個在中國一向羞澀的話題,已經有足夠的理由來改變我們的觀念,去索要我們從未有過的重視它的目光。!
從構想到策劃,從採訪到成稿,這中間的過程,對我們自己也是一次難得的學習,也許正因為拜耳醫藥保健百年來始終在關注和致力於人類健康事業,並努力承擔關注男性健康的社會責任,所以當此書完成的時候,我們才如此的欣喜,更如此迫切地期待讀者的反饋。在這個男性健康急需被關注的時代,我們不敢奢望自己是魯迅先生筆下那位在鐵屋外奔走呼號的勇士,只希望《中國式ED》能成為引領所有目光的第一聲吶喊!
跋:生命不可承受之“輕”(2)
再次感謝所有參與此書編撰出版的人士,也感謝那些曾經和即將關注男性健康的所有讀者!
書包 網 87book。com 想看書來
中國式發現
有婚姻就應該有性,所以“無性婚姻”才值得討論。
也許,婚姻的物質意義,就是讓人類合理合法擁有性行為的權利和繁衍後代的平臺,那麼當這一物質意義無法實現而只剩下精神軀殼時,生活也就必然從幸福的軌道上偏離開來,像所有的“在其位,不謀其政”的事情一樣,最後“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誠然,我們不能否認,有婚無性的原因是複雜的、多樣的,但過程大多無奈,結局無外痛苦。所以,我們又得肯定,幾乎沒有當事人喜歡這種殘缺的“親密”。蔣先生的無奈,小米老闆的淫笑,文清獨對鐵窗的悵然,都是這一命題最典型的詮釋。
凝視著那一張張或痛苦,或木然的面孔,我們不由得產生了一個問題:既然無性了,為什麼還要痛苦地婚姻著,甚至帶給別人痛苦?
沒錯,性不等同於愛,沒有性生活,但是感情還在,所以,我們雖然無性,但仍然要婚姻著。我想,這大概是大多數當事人的心理底線。但,當靈與肉這一對愛情的雙翼變得孤掌難鳴的時候,卻還要它能繼續翱翔在幸福的天空裡,這無疑是奢求,甚至是殘忍。所有中國人都奉行的“寧拆十座廟,不破一樁婚”的良好願望法則,在無性婚姻的面前,也會呈現出一幅猙獰的嘴臉。也許這正是中國式的悲哀。
當然,我們並非宣揚只要無性,就立即不婚姻了,而是希望當出現問題的時候,雙方首先要想辦法解決,而不是眼瞅著自己和愛人的幸福氣若游絲而袖手旁觀,甚至還藉此自憐自哀,博取同情,甚至另有所圖。所以,當愛無能的時候,雙方都有責任要想辦法從無性婚姻的泥潭裡絕處逢生,消極絕不是美德!否則,不僅是婚姻的不幸,更是道德的ED。
思想性專欄
“我們在床上笑,在床上哭;我們在床上生,又在床上死;人類一生中的歡樂與辛酸,床榻始終是最好的見證。”(邦塞拉德:《在床上》
床上還是創傷,這是個問題;撒謊還是不撒謊,這又是個問題;一個人睡雙人床還是兩個人睡雙人床還是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