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位方教主死了之後,沒有一個明教教主能比得上他,有他的七成功力就已經是絕世高手了。
百年前,你明教出了一位教主,據說將鎮教神功修煉到了最高一層,稱得上是絕世高手,然而他在研究那件聖器的時候,突然失蹤了,再也沒有人見過他。
後來你明教出了一個教主,叫什麼楊林,居然投靠了元廷,出賣你明教利益。
此等行為別說你明教了,即便是放在任何一個武林勢力之中,也是千夫所指。
這位楊教主後來被白蓮教教主韓山童所殺,韓山童便被明教教眾視為新教主,在他死後,他的兒子韓林兒,更是被尊為小明王。
不過這位小明王,也真是可憐,武功平平,毫無作為,一直被劉福通利用來利用去,好不容易等到劉福通死了,他以為自己可以掌控明教了,結果卻又死在了江中,做了冤死鬼。
入明以來,你明教妄想與大明爭奪天下,結果不但被取締了,而且還死了不少人,最後不得不退出中原,去了塞外,隱居在一個名為摩勒山的地方,不敢進入中原半步。
約在五十年前,你明教教主司空明讓他的兒子司空長河,率領明教八百精英暗助成祖皇帝,意欲等成祖皇帝統一天下之後,便可率領明教重回故里。
但司空明也太小看成祖皇帝了,成祖皇帝早知他的野心,知道明教一旦回來,勢必會對大明江山造成危害,所以就拒絕了司空明的要求。
司空明不能回來,一怒之下,竟然偷入禁宮,要殺成祖皇帝,結果被武當掌教大弟子擊敗……”
眾人聽到這裡,不由大吃一驚。
雖然大家都知道張道中的武功很高,但四十多年前,張道中還只是武當掌教大弟子,居然就能擊敗明教教主司空明,這也太恐怖了。
四十多年前,張道中四十多歲,而今的張道中,九十來歲。難道武當派又要出現第二個天下第一高手?
只聽宋一行接著說道:“如果當年要不是司空長河為司空明說情,別說司空明瞭,就連你整個明教,也會被徹底剷除。”
有人忍不住說道:“司空明想殺成祖皇帝,而且還進入了皇宮大內,這不等於是造反嗎?司空長河功勞再大,也不可能保得住他的父親,為什麼成祖皇帝會答應他?”
宋一行淡淡一笑,說道:“你以為龍門堡的存在,僅僅只是武林大勢力嗎?”
“難道龍門堡是……”
“我說到這裡,已經是犯了忌諱,要是再說下去,在場的人,恐怕都要跟著倒黴。”
忽聽葛廣倫說道:“這確實是忌諱,但並非什麼大秘密,否則的話,你也不會知道這麼多。”
宋一行道:“那你想……”
葛廣倫道:“我想說明四個有待商榷的說法,此外你的說法之中,有兩個完全是錯誤的。”
宋一行道:“你且說來聽聽。”
葛廣倫道:“我先說有待商榷的說法。首先,你說我明教是舶來品,這一點我不承認。”
“你當然不承認,因為你是明教中人,但無論你承不承認,無法否認這個事實。”
“我不否認。”
“那你還有什麼好說的?”
“我只想說,佛教在進入中土之前,中土可有佛教?”
這話問住了所有人。
佛教最早是從天竺,也就是古印度傳來的,也屬於舶來品。
可是佛教自從來到中土以後,經歷了那麼多年,在中土發展壯大,形成了八大宗派,以少林為代表的禪宗,也只是其中一個宗派。而佛教的發源地天竺,早在幾百年以前,就有許多人不信佛教,而改信另一教了。
至於中土佛教的傳播,卻早已影響了朝鮮和日本,乃至於東南亞的許多小國。
如果只是單純的說佛教是舶來品,未免讓人難以信服。
明教當初從波斯傳來的時候,也是舶來品,可是它到了中土以後,吸收了中土的許多東西,演變成了現在的明教。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與中土佛教沒什麼分別。
如果明教一成不變的話,那也不需要於改名了,仍是叫摩尼教不是更好?
這個問題確實值得商榷。
宋一行想了想,說道:“好,我就當這是第一個值得商榷的說法,那麼第二個呢?”
“第二,你說我明教在唐玄宗時期,因為某人想密謀造反,遭到了封殺,這也是值得商榷的地方。”
“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