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3 / 4)

質基礎,甚至是造成他們相識的機會和條件,相似的家庭環境、教育環境和生活圈子,促成了他們志趣、愛好、情感、性格的相投,而這一切又形成了人們選擇配偶時的心理基礎。所以我們說,中國的問題既不是要讓那些改變了經濟地位的青年仍去愛原來的朋友(注意:如已同居,則有與對方保持婚姻關係的義務,如想解除婚姻關係,則應做適當的賠償),也不是鼓勵經濟地位不同的青年,例如城市和農村的青年都互相戀愛起來,一對一對結了婚,而是爭取在儘可能短的時期內縮小城鄉、工農、腦體勞動之間的差別,使每一個人(例如城市青年)都能不以同另一個人(例如農村青年)結婚為難事。到那時,新的婚姻道德才能在中國廣大的土地上紮根、結果,到那時,我們才能不只在理想中而且在現實中拋棄舊道德,獲得新道德。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進步,那種壓抑人的天性、造成人的異化的社會經濟形態將得到改變,作為“當時的社會經濟形態的產物”的伴之以責任、義務的婚姻道德也將隨之改變,新的婚姻道德

純粹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道德將普及於全人類。

未來婚制

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家庭起初是惟一的社會關係,它包括夫妻之間的關係以及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後來,當需要的增長產生了新的社會關係,而人口的增多又產生了新的需要的時候,家庭關係在社會關係中的地位便下降了。大工業的飛速發展,消滅了舊的家庭關係,建立起較高形式的家庭和兩性間的關係。在工業發達的國家和民族中,大家族的解體業已完成,小家庭也受到衝擊,這一點從歐美各國的現狀中可以看得十分清楚。就連我們這個素以古風淳厚著稱的民族,也已基本上完成了大家族的解體過程,五世同堂、三代同居的現象已日趨減少,小家庭日益普及。以前由家族對社會保證負責其成員

的正當行為,現在已變為個人直接向社會負各種犯罪行為的責

任。法律收養棄兒和學校教育兒童,又接收了家庭的部分職

能,解除了父母撫養訓練兒女的精神義務,進一步鬆弛了家庭

的紐帶。

目前,各先進工業國家婚姻狀況有某些引人注目的發展趨

勢。例如:生育率和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家庭兒童擁有數減

少,離婚率增高,獨居(單身家庭)和不育‘不要孩子)大量

增加等等。(詳見附錄二)人們為了擺脫隨組織家庭而來的繁

重責任與義務,為了避免因生兒育女而來的經濟負擔,正在嘗

試選擇新的生活方式。特別是戰後出生的一代人,對社會、家

庭、生活方式的看法大大改變。目前,由於醫療技術水平的高

度發達,避孕變得愈益安全易行,男女的自由性交已不再與

“私生”聯絡在一起,因而在法律的許可權之外。青年中出現了

“公開實行性試驗”的行為,追求他們自己的“獨特風尚”與“特殊需求”,追求一個“自我表現

和“個人自由”的“隨心所欲的社會”。兩代人的差距正在加大,傳統的家庭形式及倫理道德正在被新的價值標準所取代。作為這種社會現象的理論反映,法蘭克福學派“新左翼革命理論”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赫伯特

馬爾庫塞的理論值得重視。在多年以前,他就把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思想混雜起來,提出用艾羅斯(愛慾、愛神)新文化改變現狀的觀點。他認為,艾羅斯是積極的創造力量,人類靠這種力量才能全面實現自我。他甚至認為,只有艾羅斯得到解放,人類真正的解放才會到來。他預言,新的人類所遵循的是幸福原則,而幸福和自由是連在一起的,“這種幸福原則排斥一切道德標準”。

恩格斯在講到個體婚制同奴隸制一起開闢了一個新時代時說過,在這個時代中,任何進步同時也是相對的退步。因為它不可避免地帶著私有制社會的種種弊端。精神的解放既帶來權利的充分獲得和隨心所欲的快樂,又帶來義務的全面放棄及人與人之間許多美好感情的喪失,肉體的解放既帶來人類天性的滿足,又帶來單純性慾的泛濫。那種種現象似乎是未來兩性關係的端倪,其實卻是真正合理的未來婚制在社會現實中扭曲的表現。那麼,未來的婚姻關係究竟是怎樣的呢?

在階級社會中,婚姻作為家庭的基礎而成為立法的物件,如康德所說:“婚姻即是關於性器官的相互利用的法律協定。”(轉引自伏爾佛遜《唯物戀愛觀》)在人類發展的未來時代無階級社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