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3 / 4)

小說:明月幾時有 作者:九十八度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而她十餘歲時,再作一首《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當時文士莫不擊節”,轟動京城。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活潑可愛的清照慢慢長大,到了“少女思春”的時期,感情開始含蓄細膩,閨閣小詞變得柔美羞澀,如這首《浣溪沙 閨情》:

“繡幕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

眼波才動被人猜,一面風情深有韻。

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眼波才動被人猜”,“月移花影約重來”之語,大概是與一翩翩少年偷偷幽會吧?

清照十六歲時,作了一首《點絳唇 蹴罷鞦韆》,更是大膽表現自己情竇初開、春心萌動、嬌羞難捺之狀: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薄汗青衣透。

見有人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

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暗示來者是“青梅竹馬”的如意郎君。這個來者是不是未婚夫婿趙明誠呢?我們無法得知,但就算不是,也不影響她後來的美滿婚姻。18歲的清照嫁給21歲的明誠,兩人婚後情投意合,詩詞唱和,琴瑟和鳴,堪稱神仙眷侶。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年代,這種幸福婚姻極為罕見,連明代江之淮也在《古今女史》中,羨慕地說:“自古夫婦擅朋友之勝,從來未有如李易安與趙德夫者,佳人才子,千古絕唱。”

新婚不久,沉浸在幸福和歡樂中的清照,就以小女人的柔情蜜意和嬌澀自信,作了一首《減字木蘭花》,以買花戴花的日常小事,盡情展示小夫妻間的親暱和溫情: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

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一顰一笑中,悄然隱去了純情的少女情懷,卻在另一番舉手投足中,盡顯濃濃的女人味。再看一首《醜奴兒》,在初夏傍晚,她化了淡妝,身著薄衫,微露雪膚,言笑晏晏,與明誠調情打趣:

“晚來一陣風兼雨,冼盡炎光。

理罷笙簧,卻對菱花淡淡妝。

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

笑語檀郎,今夜紗櫥枕簟涼。”

新婚燕爾,小夫妻伉儷情濃,但也要忍受暫時離別的苦澀。因明誠尚是一位太學生,平日住校,只有初一、十五方可請假回家。明誠自幼酷愛金石,對於彝器、書帖、字畫等古董,每每刻意搜求。當他在初一、十五回家之後,總帶著清照去逛街。夫妻倆穿街過巷,享盡各色小吃,再去大相國寺“淘寶”“撿漏”,但見古今名人書畫,或者一代奇器,不惜脫衣典當購買。回家後,兩人“相對展玩咀嚼,自謂葛天之民也”。一次,看到有人出售南唐徐熙畫的牡丹圖,十分心動,可是對方要價二十萬。夫妻倆“雖貴家子弟,求二十萬錢,豈易得耶”,只得賞玩了一整夜,還是眼睜睜地看著對方拿走了。為此,小夫妻情難自抑,相對惆悵、惋惜數日。

本來,吏部侍郎趙挺之的兒子娶禮部員外郎李格非的女兒,算是門當戶對,金玉良緣。但是,趙挺之與李格非的政見不同,在###中也不屬於同一派別。李格非屬蘇軾一派,蘇軾曾認為趙挺之是“聚斂小人,學行無取”,遭到趙挺之的陷害。趙挺之附屬蔡京一派,在清照婚後第二年,已高居尚書左丞之位,“排擊元祐諸人不遺力”,蘇門弟子均受排擠,親家李格非和妹夫陳師道都遭貶官。清照聽說父親將被逐出京城,急忙寫詩向公公求救,說“何況人間父子情”,央求不要把父親發配到蠻荒之地。不料竟遭到趙挺之的斷然拒絕,清照十分氣惱,寫了一句“灸手可熱心可寒”,對公公不無諷刺之意。可見,大家閨秀的清照,個性中有奔放剛烈、蔑視世俗禮儀的一面,絕非低眉順眼、謹守家規的小媳婦。

然而,雖然清照與公公產生隔閡,卻沒有影響明誠對她的感情。明誠不僅一如既往地對妻子關愛,而且熱衷與蘇門弟子交往,每遇蘇軾、黃庭堅的文章,“雖半簡數字,必錄藏”,導致趙挺之對這個兒子很不滿。“蘇門六君子”之一的陳師道是明誠姨父,與趙挺之不睦,脾氣耿直激烈,臨終凍死也不穿趙家的衣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