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極為賞識這個姨甥,給黃庭堅寫信稱讚明誠。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趙挺之以打擊“元佑黨人”當上宰相,到了大觀元年(1107年)三月,卻反遭到蔡京清算,以“力庇元佑奸黨”的罪名投入監牢。趙挺之氣憤難平,五日之後,就一命嗚呼。
趙家失勢,明誠在京師無法立足,就和清照一道,移居青州故里。清照喜愛陶淵明的《歸去來辭》,就把宅院命名為“歸來堂”,並依據“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兩句,自號“易安居士”。
在此後的十餘年裡,明誠撰《金石錄》,而清照“筆削其間”,“每獲一書,即同共勘校,整集籤題,“得書、畫、彝、鼎,亦摩玩舒捲,指摘疵病”。兩人晚上整理古書,摩玩彝鼎,怕影響休息,就以燃盡一支紅燭為限。
此外,兩人還在飯後烹茶背書,以決定飲茶先後。清照記憶絕佳,又爭強好勝,常常一口氣說出“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明誠自愧弗如,只得讓清照先飲。清照得意極了,舉杯大笑,卻不料雙手一抖,茶水傾倒身上,反而不能飲茶,有些懊惱。兩人過著這種神仙眷屬的日子,“意會心謀,目往神授,樂在聲色狗馬之上”,其樂融融,“甘心老是鄉矣”。
政和四年(1114年)秋,清照三十一歲生日之際,明誠為《易安居士畫像》題字,字裡行間,盡見對愛妻的深厚情意 :
“易安居士三十一歲之照。清麗其詞;端莊其品,歸去來兮,真堪偕隱。政和甲午新秋,德父題于歸來堂。”
但隨著官場的變動和時局的動盪,這種世外桃源式生活也被打破。宣和三年(112年)初,朝臣們大約又想起了明誠,於是,被遺忘在青州角落裡的明誠接到聖旨,出守萊州。清照在為丈夫整理行裝之際,想到這種耳鬢廝磨、沉湎書畫的日子即將結束,自己將要獨守空房,不禁憂從中來,離愁難遣,提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