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2 / 4)

小說:明月幾時有 作者:九十八度

事。”

“靖康之辱”也被說成是因果報應:北宋滅亡後,趙佶幾乎所有妻子女兒都遭到女真人瓜分,淪為姬妾、奴婢。這簡直就是當年李煜被俘後,眼睜睜地看著小周後被宋太宗趙光義召去侍酒侍寢的翻版。文人們對李煜的悽慘結局,大多抱有同情憐憫悲憤,因而對趙光義後代趙佶的結局,多少有一點點幸災樂禍的意味。《野獲編》說,宋人畫了《熙陵幸小周後圖》,“太宗戴幞頭,面黔色而體肥,周後肢體纖弱,數宮人抱持之,周後作蹙額不勝之狀。”元人馮海粟還在畫上奮筆疾書:“江南賸有李花開,也被君王強折來,怪底金風吹地起,御園紅紫滿龍堆。”蓋指靖康之辱,以寓無往不復之意。

以我看來,因果報應之說,虛渺荒誕,權作笑料!

趙佶和李煜的人生經歷,可能再一次證明了“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的老話是多麼正確!而浪漫的藝術家從政,又是多麼危險:誤人又誤幾,禍國又殃民!

做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做君王啊!

小傳:

宋徽宗趙佶(1082-1135),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淪亡後,與其子欽宗俱被擄北遷。擅書法,創“瘦金體”。工花鳥,能詩詞。有《宋徽宗宮詞》一卷。

。 想看書來

李清照:一種相思,兩處閒愁(1)

北宋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開封。吏部侍郎趙挺之的府邸一片喜慶氣氛,熱鬧非凡,幼子明誠即將成親了。

新郎趙明誠在眾人的祝賀聲中,與新娘攜手拜了天地,緊張地進入洞房。兩盞八角薄紗大紅宮燈,把洞房映成了一片緋紅,龍鳳喜燭的光焰歡快地跳躍著,如同美人的流轉眼波。

今天就是洞房花燭之夜了,趙明城暗想:“我的新娘,會是一個詞人嗎?”

成親之前,他做了一個很奇怪的夢,夢見自己在寫文章,文中有“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這麼一句。父親趙挺之聽了,哈哈一笑,安慰道:“明誠,不必多慮!‘言和司合’是‘詞’,‘安上面脫’是‘女’,‘芝芙草拔’就是“之夫”,這個字謎,合起來說,就是你將成為一個女詞人的丈夫。”

明誠吐了口氣,輕輕地揭開新娘的大紅蓋頭,抬頭對著他的,除了一張美麗的笑臉,還有一對滴溜亂轉的眼睛……

元伊士珍《琅環記》記載的這個“詞人之夫”傳說,大抵當不得真,但是,毋需質疑的是,趙明誠這個普通而平凡的文人士大夫,確實是作為“詞人李清照的丈夫”而記入青史的!

李清照生於濟南,孩童時期隨父李格非到了京城開封。李格非精通經史,詩詞文賦也樣樣精通,曾受知於蘇軾,與廖正一、李禧、董榮一起號稱“蘇門後四學士”。而她的母親則是仁宗朝狀元王拱臣的孫女,也知書善文。在這樣書香濃厚的家庭薰陶下,清照小小年紀便文采出眾,“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晁補之讚語)。

元符三年(1100年),李清照大約十六七歲,一次,一群蘇門弟子來李格非府邸作客,酒酣耳熱,談古論今。在談到“安史之亂”時,大詩人張文潛作了一篇《讀中興頌碑》,開篇寫道:“玉環妖血無人歸,漁陽馬厭長安草”,認為楊玉環“女色亡國”,也表達對郭子儀等名將的追慕之情。

張文潛是蘇軾的傑出弟子,也是李格非的好友,詩名早就遠揚,大家都拍手贊好。

豈料,清照一直躲在簾子後偷聽長輩們談話,非常不認同張文潛的歷史觀,終於按耐不住,略一思索,款步而出,和詩兩首,指出是唐玄宗的荒淫無道才導致唐朝的衰亂,並對碑銘有所嘲諷,驚得一屋子文人都合不攏嘴,差點跌落下巴。

父親李格非覺得有些難堪,連忙喝斥:“清兒,不得無禮!”張文潛到底也是有度量的人,並不倚老賣老、惱羞成怒,倒誇獎清照好文采。蘇軾的另一個大弟子晁補之,在驚詫之後,呵呵笑著對李格非道:“李家有女初長成,雛鳳清於老鳳聲,可喜可賀啊!”

但李清照的詩雖好,但比起詞來,就遜色多了。李清照的“易安體詞”崇尚典雅,善用白描,語言清麗,被稱為“婉約之宗”,沈去矜曾說:“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稱詞家三李。”李清照能與詩仙李白、詞帝李煜並肩而立,堪稱中國“第一才女”了。

清照幼時活潑好勝,聰慧伶俐,不拘禮俗。濟南城西有一“溪亭”,清照曾在此遊玩,寫了一首輕鬆明快《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