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時與世長辭,終年八十四歲。
熊十力先生逝世這年,身居臺島的牟宗三似有感應,在這年的三月寫了一篇懷念老師的文章,他在文中深情地說:“我常瞻望北天,喃喃祝問:‘夫子得無恙乎?’他住在上海,究竟能不能安居樂業呢?今已八十多歲,究竟能不能還和當年那樣自由講學、自由思考呢?我們皆不得而知……”
【傳承】
熊十力的全部工作,簡要地說,就是面對西學的衝擊,在儒學價值系統崩壞的時代,重建儒學的本體論,重建人的道德自我,重建中國文化的主體性。他的學生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正是在他的精神感召之下,沿著他開創的精神方向和他奠立的形上基礎而加以發皇、擴充套件、深化、揚棄的。學界把他們師弟視為現代新儒學思潮的中堅。
牟宗三與唐君毅,徐復觀同為熊十力的三大弟子,但要數牟宗三跟隨熊十力的時間最久,受教也最多。
牟宗三曾說:生我者父母,教我者熊師,知我者君毅兄(唐君毅)也。
吳森先生評論說:從牟氏自述學思的經過,影響他一生為學及思想最大的是熊十力先生。從熊先生的學術和人格里他才體會到生命和價值的意義。沒有熊先生的啟發,牟氏可能一輩子治邏輯及認識論而不會折返儒家的道路。這大轉變,就像聖保羅的歸於基督。保羅後來成為教會的殉難者。牟氏也成為現代儒家思想的一大支柱。這種走曲折險阻而成功的路,在現代中國的思想界,似乎未有第二個例子。
牟宗三對熊十力哲學及其以前的中國哲學作了批判地繼承。牟宗三所繼承的不是熊十力的哲學系統,而是熊十力的哲學精神。熊十力從生命格範與哲學精神上極大地開啟了牟宗三;牟宗三在生命格範與哲學智慧上繼承、高揚、拓展和推進了熊十力。
熊十力有二女一子:長女幼光,在北京航空學院退休,次女是再光,現在上海居住。其子世菩,曾就讀西南聯大,後在上海船舶研究所任職,已去世。其子有二子二女,兩女孩名分別為“原”、“儒”。而二子各育一女,命名又為“明心”、“明宗”;也是後輩對老人的紀念。據說其曾孫女熊明心是上海復旦哲學系碩士生,免試推薦去德國讀書。
【敬譽】
蔡元培稱熊氏乃二千年來以哲學家之立場闡揚佛學最精深之第一人。
馬一浮先生更在序言中將熊十力與王弼、龍樹並提,稱其學識創見乃超越於道生、玄類、窺基等古代佛學大師之上,真可謂推崇至極!
金嶽霖說,據他所知,熊十力是中國研究佛學最深刻的一個人。又說:著名哲學家金嶽霖曾經對張岱年說過:“熊先生的哲學中有人!”
人稱熊十力是“陸、王心學之精緻化、系統化最獨創之集大成者”。
梁漱溟說熊是中國唯一的“狂者”。
陳毅1956年在上海高校教師會上明確宣佈:“熊十力是中國的國寶。”
徐復觀後來對比馬、熊、梁三大儒時說:“熊先生規模宏大,馬先生義理精純,梁先生踐履篤實。”
1953年,熊十力七十壽辰,馬一浮寫詩一首為賀,詩曰:“孤山蕭寺憶談玄,雲臥林棲各暮年。懸解終期千歲後,生朝長佔一春先。天機自發高文載,權教還依世諦傳。剎海花光應似舊,可能重泛聖湖船!”
1979年3月,熊十力先生的追悼大會召開。這一年,牟宗三在臺灣舉行的一個紀念會上動了感情,他深情地回憶了老師的教導,說熊先生一生沒有過敷衍,沒有過無聊,他絕對的忠於道體,忠於形而上學,任何人來,熊先生都要講這一套給他聽,不管對方能不能聽,不管對方是小孩子還是黨國要員。這就是孔子所說的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他的生命全部都在這裡。
《大英百科全書》稱“熊十力與馮友蘭為中國當代哲學之傑出人物”。
任繼愈回憶老師熊十力:“熊先生這個人,以他的存在向人們展示了一種哲學的典型。一生坎坷,沒有遺產留給兒孫,家庭關係處理得也不盡妥善。幾十年來,沒有見他穿過一件象樣的考究的衣服。伙食注意營養,卻不注意滋味,甚至可以說他吃了一輩子沒有滋味的飯,人們認為值得留連的生活方式,對熊先生毫不沾邊。熊先生博覽群書,不講究版本,手頭藏書很少,可以說沒有藏書。我認識的學者中,熊先生是唯一沒有藏書的學者。別人也許覺得他貧困,他卻顯得充實而豐足。別人也許認為他不會安排生活,他卻過得很幸福、坦然。他也象普通人一樣,有時為了一點小事發脾氣,過後,卻深自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