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怎麼會到這個地步,上述謬誤是很容易辯駁的啊!
作為賢后,明德馬後肯定不願意別人討論她是否得寵,因為太過小家子氣,不是她這種思想境界的人追求的東西。
縱觀歷史,賢明的帝王沒有常規意義的真愛,而作為一個孃家落魄、自身無子的後宮女人,馬明德憑藉人格魅力已做至極致,無論是女權者還是男權者,都沒有理由對其質疑。
對於女權者來說,歷史上那麼多又生孩子又孃家功勞大又說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皇后妃子們不掐,罵馬明德做什麼?至少馬明德從不以干政為恥;
對於男權者來說,娶到馬明德這樣一個皇后,算是祖宗燒高香了,比趙飛燕、鄭貴妃之流要光彩得多,至少人家心胸豁達,容得下姬妾養子;同樣無子的曹丕寵後郭女王,也是拿馬明德作為效仿的物件。
一個史書上說馬明德“常稱疾而終身得意”,這樣一個女人,網上硬有人說漢明帝對她一點感情也沒有,她在明帝眼裡不受重視,罵她是“皮條後”,“老鴇”,讓天底下那麼多失意的女人情何以堪?
☆、戲說恩仇(二)
光武朝這場以妻為妾、又再度以妻為妾的鬧劇,在馬瑪麗看來,簡直就是光武帝劉秀一生之中最大的敗筆。比馬援冤案更加遭人詬病。
在一個君主□□的國家裡,這樣的視婚姻如兒戲其實充分說明了劉秀劉文叔對於廣大豪強控制力的不足。
和其他朝代不同,劉秀從起義之初就不是眾人看好的君主。
烽煙四起、山頭林立的時候,跟隨老劉家的南陽豪強們顯然更加認同劉秀的哥哥劉演劉伯升。後來劉伯升遭到更始帝劉玄猜忌,死了,眾人在群龍無首的情況下勉強承認劉秀為主。
但是他們對劉伯升的感情和信賴並沒有因此消散。後來劉秀遇到危險,傳聞說生死未卜時,南陽豪強們就打算立劉伯升的兒子為主,不再考慮劉秀後人這檔子事。很明顯,在他們看來,劉秀之所以能成為頭領,是因為他是劉伯升的弟弟,繼承了劉伯升的政治遺產。現在劉秀大概也許似乎不行了,這筆遺產自然順理成章由劉伯升的兒子來繼承。當然,後來劉秀大難不死,奉劉伯升兒子為主的事情就只能說說而已了。但是有心人都不會忘記,這事情的來龍去脈究竟是怎樣。
而且,當時天下,除了劉秀這塊割據勢力以外,尚有隴西勢力、蜀地勢力等,群雄林立,劉秀的資本,並不見得比其他人雄厚多少,也沒有壓倒性的優勢。
劉秀為了取得最後的勝利,煞費苦心,可以說是團結了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而前後兩場婚姻,就是他拉攏勢力的一種努力。
史書上是這樣記載劉秀和陰麗華的緣分的:大意是說劉秀年輕時候去新野,聽說陰家小姐陰麗華生的美貌,所以“心悅之”。後來他就跑到長安去讀書,看到執金吾這個官很威風,所以就發出壯志豪言:“做官當為執金吾,娶妻當娶陰麗華。”
劉秀跑到長安讀書那年,大概是二十歲。而陰麗華大概是九歲十歲的光景。
聽說一個九歲十歲大小的女孩子生得美,就心心念念著娶人做妻子,撇開蘿莉控、怪叔叔的嫌疑,其實也算是一段很美好很浪漫的回憶了。反正古人結婚早,劉家和陰家門第相當,陰家的親家鄧家又和劉秀關係不錯,若是有意的話,早早結下秦晉之好不就得了?
可是劉秀並沒有這樣做。二十歲的他在長安城中學習了整整五年,甚至閒暇還做點小生意,又跑回家務農了整整三年,然後跟隨兄長劉伯升起兵。一直等到兄長遭受更始帝劉玄猜忌身死後,在情勢極端惡劣的情況下,他為了自保,不得已運用了很多障眼法的小伎倆,譬如說不表自己征戰昆陽的功勞,也不和兄長舊部接觸,也不服喪,飲食言笑一切如常。而迎娶陰家小姐陰麗華為妻,也是劉秀眾多障眼法中的其中一樣。這一年,陰麗華已經十九歲了,在古代普遍早婚的大背景下,也算蹉跎成老姑娘了。
劉秀靠迎娶陰麗華等障眼法避免了被兄長誅連、被更始帝怪罪的危險境地,新婚三個月後,就把陰麗華送回了新野孃家,自己跑到河北去了。
跑到河北以後,劉秀運氣不錯,拿下了河北許多地方,又成功招降了依附於王郎政權的真定王劉揚。為了消滅王郎政權,劉秀無視自己和陰麗華成親的事實,娶劉揚的外甥女郭聖通為妻,締結了婚姻。
公元25年,劉秀依靠政治婚姻帶來的河北勢力,終於形成了“跨州據土,帶甲百萬”的龐大勢力,登基為帝。同年,劉疆出生。
與此同時,劉秀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