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1 / 4)

比兒子,陰貴人的兒子劉暢受明帝喜歡,給他雙倍於其他兒子的封地面積(等同於明帝兄弟的封地),但可能是忽視了教育,劉暢在史書上很不光彩(暢性聰惠,然少貴驕,頗不遵法度。歸國後,數有惡夢,從官卞忌自言能使六丁,善占夢,暢數使卜筮。又暢乳母王禮等,因此自言能見鬼神事,遂共佔氣,祠祭求福。忌等諂媚,雲神言王當為天子。暢心喜,與相應答。永元五年,豫州刺史、梁相舉奏暢不道,考訊,辭不服。有司請徵暢詣廷尉詔獄,和帝不許。有司重奏除暢國,徙九真,帝不忍,但削成武、單父二縣。)。對於明帝這樣一個有為的君主來說,不可能不知道《觸龍說趙太后》中所說的道理,如果對劉暢是大愛的話,這種沒教育好他的事情不可能發生;

馬後自己沒有兒子,明帝把賈貴人的兒子要過來給她撫養,子以母貴,在幼時立為太子,細心栽培,擇賢良輔佐,章帝成為賢君,史稱明章之治。這怎麼看,也是前者之愛不如後者啊。

2、 漢明帝朝,秦貴人的家族待遇好像超過了馬皇后家。

說話人憑藉的史料是:

“【後漢書卷七十六循吏列傳第六十六】

秦袁字伯平,扶風茂陵人也。自漢興之後,世位相承。六世祖襲,為潁川太守,與群從同時為二千石者五人,故三輔號曰“萬石秦氏”。彭同產女弟,顯宗時入掖庭為貴人,有寵。永平七年,以彭貴人兄,隨四姓小侯擢為開陽城門候。“

然後,此人給出結論:秦貴人的哥哥永平七年的時候就因為妹妹得寵封了侯。

我很想知道說話的人是否清楚什麼叫四姓小侯,什麼叫隨四姓小侯擢?又是否清楚漢時的侯爵之位?

首先解釋一下四姓小侯。 《後漢書·明帝紀》載,明帝“崇尚儒學,自皇太子、諸王侯及功臣子弟,莫不受經。又為外戚樊氏、郭氏、陰氏、馬氏諸子弟立學,號‘四姓小侯’,置五經師。”由於當時外戚四姓不是列侯,故曰“小侯”。

四姓中,樊是劉秀母家,郭陰是劉秀兩位皇后的孃家,馬是馬後孃家。

一個跟隨四姓小侯而晉升,搭便車的人,有什麼資格嘲笑四姓小侯裡的任何一家?

東漢實行兩等封爵制,皇子封王,功臣封侯;賜爵也只有列侯、關內侯兩級。而城門侯是侯爵嗎?當然不是,城門侯是看守城門的官,位在城門校尉之下。一座城有幾個城門,就有幾位城門侯。

拿這個嘲笑馬皇后,實在是大謬。

3、明帝和馬後只是政治夥伴,明帝不愛她。

說這話的人,一定在開玩笑!一個皇帝,把一個孃家失勢、沒有兒子的女人扶植為皇后,並且寵幸始終無衰,原來只是拿她當政治夥伴!

那樣的話,皇帝為了這個政治夥伴也太拼了吧。東漢的皇帝大多長的不錯,從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開始用身體討好一個自己不愛的女人,討好了二三十年,這皇帝做得,太不容易了!這畫面太美我不敢看……

而且,所謂的政治夥伴,要麼是在朝中有勢力的,要麼是有特殊政治才能的。劉莊寵馬明德的時候,還是太子,那時馬家落魄得很,無人撐腰,馬明德在劉英大獄前,也從來沒有展現過對朝政的獨特見解。何談政治夥伴?

所以,明帝對馬後,自寵異始,以敬寵終,歷史上能做到這點的,又有幾個?

4、明帝愛玩,出門不帶馬後,是因為不待見她。

這論調來源於 《後漢書馬皇后列傳》:

帝幸濯龍中,並召諸才人,下邳王已下皆在側,請呼皇后。帝笑曰:“是家志不好樂,雖來無歡。”是以遊娛之事希嘗從焉。

我就更不懂了。

宴會中女主人有多難做有多累自不必說,要招呼諸人長袖善舞八面玲瓏,才能賓主盡歡。皇帝去濯龍園中玩,團團招呼了一大幫子人,身為皇后,如果跟從的話,能落什麼好去?

更何況,馬後一向是惜名的人,她如果欣然相從才是見鬼了。

後世人對她不從皇帝遊幸的看法是稱讚她賢德,認為她“有脫簪辭輦之風”,把她和姜後班婕妤兩位賢良后妃相提並論。

我從這段話中只看到了馬後的賢后志向和明帝的理解包容。“是家志不好樂”,我家那口子志趣不在遊玩娛樂事上,這是親密無間的夫妻才會說的話。怎麼就能因此因為馬後不受明帝待見?

今時今日,在中國古代的眾多妃嬪中,明德皇后沒有得到和地位相稱的關注,任憑被人在網上謾罵詆譭。但凡有幾個死忠粉,事情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