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謀刺(2 / 2)

小說:長樂夜未央 作者:易楚

氣物類民俗與大月氏、安息同。大宛左右以蒲陶為酒,富人藏酒至萬餘石,久者至數十歲不敗。俗耆酒,馬耆目宿。

自張騫以開外國道得尊貴,求使、出使者絡繹不絕,孝武皇帝也從善如流,畢竟西域絕遠,非人所樂,便聽其言,予節,募吏民無問所從來,為具備人眾遣之,以廣其道。來還不能無侵盜幣物,及使失指,天子為其習之,輒覆按致重罪,以激怒令贖,復求使。如此,漢使往既多,其少從率進孰於天子,言大宛有善馬在貳師城,匿不肯示漢使。既有好馬,孝武皇帝便一心求之,使壯士車令等待千金及金馬以請宛王貳師城善馬。大宛心貪漢物,又不願給馬,便商議:“漢去我遠,而鹽水中數有敗,出其北有胡寇,出其南乏水草,又且往往而絕邑,乏食者多。漢使數百人為輩來,常乏食,死者過半,是安能致大軍乎?且貳師馬,宛寶馬也。”遂不肯予漢使。漢使大怒之下,也口不擇言,隨即椎金馬而去。宛中貴人怒曰:“漢使至輕我!”遣漢使去,令其東邊鬱成王遮攻,殺漢使,取其財物。孝武皇帝大怒,於是,就有李廣利伐宛的後續。漢伐宛,前後兩次,用兵十餘萬,直到太初四年,宛人斬其王毋寡,獻馬三千匹,漢軍乃還,李廣利更立貴人素遇漢善者為宛王,名為昧蔡。然而,不過一年多後,大宛的貴人便以“昧蔡諂,使我國遇屠”,聯合將昧蔡殺死,立毋寡弟蟬封為王,不過,也遣子入侍,質於漢,漢對此並未在意,隨後,宛王蟬封與漢約,歲獻天馬二匹。

孝武皇帝曾經發書《易》,曰“神馬當從西北來”。得烏孫馬好,名曰:“天馬”。及得宛汗血馬,見其烏孫馬更好,便更名烏孫馬曰“西極馬”,宛馬曰“天馬”。

每年兩匹天馬,對於漢來說,無論如何都少了一些,傅介子本來只想著出使大宛,若大宛不肯給良駒,便用重金求購。

西域諸國離匈奴更近,再加上匈奴曾經滅月氏,因此都更畏服匈奴,一直以來,匈奴使者持單于一信到國,國傳送食,不敢留苦,,而漢使至,非出幣物不得食,不市畜不得騎,所以然者,除了因為其國距漢甚遠,就是因為漢使多有財物。

對出使前的傅介子來說,費財物不算什麼,能得良駒才是最重要的。

然而,出使之後,在西域幾個大國走了一趟,再對比匈奴使者的待遇,傅介子的想法也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

最明顯的就是,他對樓蘭、龜茲的發難。

——既然他們畏匈奴,他就殺匈奴使者給他們看看!

傅介子算是看明白,對於西域人來說,仁義道德是沒用的!兵強馬壯,以軍威之,才能讓他們降服!

——比如趙破奴當年之舉!

——以七百騎虜樓蘭王,再破車師!

——只這種絕對強悍的威勢,才能震懾那些小國!

讓杜延年大驚失色,幾近於失措的也不是傅介子直接斬殺匈奴使者。

——漢匈本來就是敵人,在外遇上,斬殺一二,不算什麼大事!

——匈奴使者若真遇上相同的機會,難道會放過漢使?

讓杜延年震驚的是傅介子的建言。

——傅介子建議,直接斬殺一二不服漢的國王,以震懾西域,使之臣服。

這種建議,杜延年只是聽就驚駭萬分了,如何還能有什麼定奪,再者,這也不是他能決定的事情,於是,他只能迅速奏報霍光。

霍光對傅介子的建議也很驚訝,但是,他更感興趣的是這個建議是否可行,於是,他立刻見了傅介子。

不是在宮中,而是在大將軍府。

傅介子也沒有怯場,當著霍光的面前就直言:“樓蘭、龜茲數反覆而不誅,無所懲艾。介子過龜茲時,其王近就人,易得也,願往刺之,以威示諸國。”

見傅介子連龜茲王的習慣都關注到了,霍光便有心准許了,不過,相較離長安七千四百八十里的龜茲,樓蘭離漢更近,霍光便直接對傅介子道:“龜茲道遠,且驗之於樓蘭。”

傅介子思忖之後,便應諾了。

於是,傅介子當即被拜為中郎,遷平樂監,霍光甚至直言讓其立刻準備再次出使。(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