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楊敞夫妻(1 / 2)

小說:長樂夜未央 作者:易楚

楊敞家世居京兆尹屬下的華陰縣,家中雖然談不上富貴,但也算是家境殷實,子弟雖然談不上精於學問,但是,也算是耕讀傳家,頗有些人出任鄉、裡、亭的微末吏職。不過,最有機緣的乃是楊敞本人。

楊敞的機緣來源於一次招待外客。那個客人是遊歷的弱冠士人,借宿而已,不過,學識甚廣,年幼的楊敞頭一次對學問產生了興趣,也記住了那個客人的姓名

——那個堪堪弱冠之齡計程車人姓司馬,名遷,字子長。

十多年後,楊敞再次聽到這個名字——那一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天曆始改,天子祠上帝於明堂。

——那一年,大中大夫公孫卿、壺遂、太史令司馬遷等言:“曆紀壞廢,宜改正朔。”上詔兒寬與博士賜等共議,以為宜用夏正。夏,五月,詔卿、遂、遷等共造漢《太初曆》,以正月為歲首,色上黃,數用五,定官名,協音律,定宗廟百官之儀,以為典常,垂之後世雲。

楊敞知道那人已是太史令之後,便下了決心,與家人辭別,去了太史令家,拜師求學。

漢家制度,史、卜、祝皆是家傳之學,只有史、卜、祝之子可以學,如司馬遷,其父便是漢太史令,其父卒後三年,司馬遷便成為了太史令——雖然不是世職,但是,多少也有這樣的意思。

不過,楊敞本也無心於史,也就不礙規矩了。跟著司馬遷學了幾年,楊敞開了眼界,因為無心於仕途,再加上家中父母催促其歸家完婚,他便辭行歸家了。

回到家中,楊敞與父母聘定的女子完婚,操持家業,閒時也繼續讀書,日子倒也和樂。

——他本來也不是多麼有雄心壯志的人,學問一道也不過是興趣。

若不是接連的意外,楊敞一輩子也就如其父祖一樣,在華陰家中平淡卻也和樂地度過了。

天漢二年,這樣的生活忽然被打斷。

先是楊敞的妻子難產,生下一子之後,便撒手人寰。

楊敞還沒有從喪妻的打擊回神,又一個訊息傳來——太史令司馬遷下獄。

原因是為李陵開脫。

天漢二年五月,夏,貳師將軍李廣利將三萬騎出酒泉,擊右賢王於天山。李陵當時正以騎都尉留屯張掖,天子召見李陵,打算讓李陵負責大軍輜重。武臺謁見時,李陵叩頭請戰,天子再三拒絕,並說明原因——無馬!李陵仍然堅辭請戰,最後甚至說出了“無所事騎,臣願以少擊眾,步兵五千人涉單于庭。”的話,天子只能答應下來。於是,李陵率五千步卒出居延。

那一戰,李廣利得胡首虜萬餘級而還。然而,歸師途中,匈奴大圍貳師將軍,漢軍乏食數日,死傷者多,非戰而亡者即有十之六七。最後,假司馬隴西趙充國與士百餘人潰圍陷陳,李廣利引兵隨之,大軍才脫困。

然而,出居延的李陵所部就沒有那麼幸運了,雖然出居延後,未遇敵軍——與李廣利的三萬騎相比,這五千步卒實在是不足為患——但是,在李廣利的大軍脫困之後,匈奴人一心要殲滅更多的漢軍,這五千步卒自然是最好的目標。於是,當李陵率軍到達浚稽山時,匈奴三萬騎已經嚴陣以待了。

三萬騎圍五千步卒,即使李陵的手下再英武,也無多少勝算!

當然,敗也不算什麼,尤其是這種敗績,即使是被問罪,最嚴重的也不過是贖死。

然而,在激戰數日之後,軍卒尚餘三千,之後一場激戰,士卒死傷甚多,似乎是因此,李陵忽然改變主意,命尚存計程車卒分散突圍,其與校尉成安侯韓延年有馬,率十餘人突圍,韓延年戰死之後,李陵投降。

當時,李陵所敗離漢塞不過百餘里,李陵投降一事迅速被報告。

漢律,降敵者腰斬,其父母、妻子、同產,無少長皆棄市。(注1)

群臣皆認為該以此定李陵之罪,然而,上以此事問太史令司馬遷時,司馬遷卻盛言:“陵事親孝,與士信,常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其素所畜積也,有國士之風。今舉事一不幸,全軀保妻子之臣隨而媒櫱其短,誠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蹂戎馬之地,抑數萬之師,虜救死扶傷不暇,悉舉引弓之民共攻圍之,轉鬥千里,矢盡道窮,士張空弮,冒白刃,北首爭死敵,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將不過也。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於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

天子卻以遷為誣罔,以李陵功高諷刺李廣利功少,欲沮貳師,為李陵遊說,而下遷腐刑。

司馬遷是太史令,結交的人中並沒有位高權重的,楊敞也沒有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