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部分(3 / 4)

小說:草清 作者:溫暖寒冬

使梅瑴成:“梅卿。你們計司作的預估呢,可以給大家報報。”

梅瑴成是梅文鼎之孫,精通天文歷數,曾是舊清進士。李肆與胤禛處於“蜜月期”時,前任計司使顧希夷把他挖到了英華,就此學貫中西,猶善統計分析之學。作為顧希夷的助手。多年勤勤懇懇,頗有建樹。顧希夷致仕後,梅瑴成當之無愧地接過計司使一職,成為英華一國的大掌櫃。

與顧希夷比,梅瑴成少了開創之氣。還因內政歸相而不再獨掌經濟大權,但工作的縝密細緻勝過前任。在他的努力下,計司對一國經濟的勘察能力不斷提升,很多需要神通局一類民間機構協助的事務已漸漸能收攏到朝堂。

嘩啦一聲,梅瑴成攤開一份長長報表,開始作細項分析,聽得眾人兩眼發暈,足足三刻鐘後,他才總結道:“薛相所言還只是看短期,計司認為,要實現南北一體,只以銀錢投入計,至少需要八到十億兩。而以收支計,北方至少要十五到二十年後才能平衡。”

之前只是抽涼氣,這下眾人更是咳嗽不已,甚至還有人慾言又止,估計是想說“咱們還是別理會北方佬了”這一類話。

梅瑴成的分析入情入理,北方人口多,物產貧瘠,經濟落後。還因長期處於以晉商為核心的皇商盤剝下,民間工商力量非常貧弱。即便南方資本投入,同時又成為商貨傾銷地,本地獲利也難跟南方相比。

英華立國二十多年,事實和數字說話的政風已經立起,因此大多數都有了附和薛雪之意,覺得復土後該先在北方軍管多年。

陳萬策卻未服輸:“豈能將北方看作孤隅之地!?對外墾殖移民,對內城廓化,只要南北一體,不設關隘堤閘,就如水勢一般,南北自會相平!”

丟開剛才的嬉笑口吻,陳萬策沉聲道:“南北事不止要算銀錢帳,更要算人心帳!現在復土就已面臨北人的牴觸之心,若是復土後還拒北人於外,我英華能在北方舉得起華夏大義來?到時便是一個小亂子,不定都要釀成沸鍋之勢,滿清遺下的禍害本不該我們揹負,北人也要視作是我們在施暴。”

“銀錢我們可以另想辦法,可拿下北方後,華夏一統,南北一體的大義絕不能丟,這可不是用銀錢能買得來的!”

陳萬策轉到人心上,讓不少人又轉變了態度。沒錯,能用銀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大義更不是隨便能用銀錢買到的。

英華復土後,還要長期將北方擋在國體之外,不把一國福利與機會分勻給北方,這也意味著南方在資本和商貨層面繼續壓榨北方,到時南北人心裂痕會越來越深,一國之內,七千萬北人將個個異心。

薛雪兩手一攤:“五千萬呢?”

陳萬策聳肩:“沒這五千萬,就得不到七千萬。”

爭吵繼續,也不斷有人加入,分別持不同立場,到最後大家都看向李肆。儘管北伐還沒提上議事日程,眼下這場爭吵頗有點務虛的味道,可一旦國家在這上面有了方略,也就意味著離北伐已不遠了。

李肆暗道,主政者果然是不可能偏執的,越是大國越講求中庸,就因為天秤上每一側的砝碼都過於沉重,一側壓下去了,另一側不是升上去,而是跳出天枰。

“軍管是需要的,但不可能持續十年。投入是需要的,卻不可能每年五千萬,南北是要一體的。可不能丟了根基……”

李肆說著跟搗漿糊毫無二致的話,最終的定策看上去也像是在陳薛兩人之間找個平衡點。

比照漠北和西域制,以都護府方式對北方進行軍管。階段性融合。比如山東三年,北京五年。軍管期間,以舊世王朝之術維持地方,從官府、醫衛和文教等各個領域逐步改造。

即便如此,一旦復土,最低也需要每年三千萬的投入,至少持續十年乃至二十年,在這上面就再沒辦法考慮節流。只能開源。

李肆對薛雪道:“你有信心說服兩院接受增稅三千萬的決定嗎?”

薛雪苦惱得幾乎要扯脫自己的鬍子,最終無奈地道:“一千萬還可,三千萬……非陛下莫能為啊。”

李肆也苦笑道:“別高估了朕,兩院剛遞上來減稅的諫議案,他們覺得西域砥定後,該讓工商鬆鬆氣了。”

他看向陳萬策:“這事大家都得上陣,對初你能在兩院那每年榨出五千萬。復土後立即推南北一體都沒問題。”

陳萬策長嘆道:“如陛下所言,我們都還沒作好北伐的準備,就連復土後暫時過上一段苦日子的自覺都沒有。”

他又道:“現在可不是跟兩院交底的好時候,兩院正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