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3 / 4)

小說:廣東人是天下的眼 作者:冷夏

《別海南黎民表》可謂一別三揖拜,情深意長:

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

忽然跨海去,譬如事遠遊。

平生生死夢,三者無劣優。

知君不再見,欲去且少留。

古時地處偏遠的廣東成為歷代官員的貶謫之地,這既給廣東帶來了福音,也給那些失意的文人騷客帶來一絲慰藉。“同是天涯淪落人”,淪落的文人和這片淪落的土地碰撞出一種心有靈犀的火花,閃爍出別樣的光芒。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袁崇煥:(1)

明眼人曰:袁崇煥之死令明王朝提前滅亡。崇禎帝之過,還是袁崇煥之罪?

明王朝自洪武元年(1368年)立國至崇禎皇帝在北京煤山歪脖子樹上吊死,前後經歷了276年。

近三百年的統治,有她輝煌的歲月,朱家王朝的開國皇帝無可置疑是一個叱吒風雲的歷史偉人,為中國歷史的發展立了里程碑式的功勳;中間朱元璋的兒孫們,也有精英,也有孬種。但畢竟在風風雨雨中走了過來,推動了中國歷史的向前發展。而末代皇帝崇禎,他還是一個有作為,很想中興明王朝的人物。但明王朝長年積累的沉痾,他雖有信心,卻難以有能力救治。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起義的風暴,十幾年把他的寶座颳得搖搖欲墜,加上北方日益強大了的後金軍事力量的侵擾,促使他最後走上了景山的不歸路。

而在北方與後金抗衡、保衛明王朝的危中偷安的一個愛國將領,他叫袁崇煥。他浴血奮戰、負傷殺敵,保衛國土,勤王衛京城,而最終得到的是慘不矚目的磔刑,肢體分肢九塊而死。肉還被人挖去一塊一塊煮著吃……這一切的指揮者就是崇禎帝!

冤也!痛也!大明袁崇煥督師!

(一)

袁崇煥(1584年6月6日…1630年9月22日),字元素。生於廣東東莞,年十四隨祖父袁世祥,父袁子鵬遷至廣西藤縣。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三甲第四十名,賜同進士出身,授福建邵武知縣。

這時,北方滿族努爾哈赤以祖父遺甲十三副起兵,經二十多年吞併,已統一了女真各部,且建立了八旗制度,至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閣阿拉稱汗,建國號“大金”。後金的建立威脅了明朝對遼東的統治。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也正是袁崇煥中進士的那年,明軍十餘萬人分兵四路征伐後金。後金以六萬兵力於薩爾滸擊破明軍;明啟後元年(1621年)後金乘勝攻取瀋陽,八年,遷都於此,後又席捲遼西大片地區。

從小立志報國的袁崇煥見到遼西山河大片淪陷,心如刀絞,他決心以身許國,報效社稷。他雖授福建邵武知縣,但勤研兵書,苦練武藝。夏允彝《倖存錄》說其:“崇煥少好談兵,見人輒拜為同盟,肝腸頗熱。為閩中縣令,分校闈中,日呼一老兵習遼事者,與之談兵,絕不閱卷”。

天啟二年(1622年),監察御史江日彩上疏舉薦,江日彩疏曰“今邵武令袁崇煥,夙攻兵略,精武藝,善騎射。臣向過府城,扣其胸藏,雖曰清廉之令,實具登壇之才,且厚自期許,非涉漫談。其交結可當一臂者,聞尚多人。今見覲於輦轂下。樞部召而試之,倘臣言不虛,即破格議用,委以招納豪傑,募兵練將之寄,當必有以國家用者。”於是,袁崇煥受命單騎深入遼東勘探敵情和遼東局勢,不久,並遞上一份遼東形勢分析和收復鎮守遼東的方略,請兵御守山海關。同年二月,袁崇煥被任命為兵部職方主事,同月又被破格提拔為山東按察司僉事,監軍山海。從此袁崇煥英雄有用武之地,他憑著自己的赤誠之心,文韜武略,為扞衛遼東、保疆衛國而戰。

(二)

袁崇煥戎馬生涯,為明朝立了四大功。

血染戰袍保衛寧遠 天啟六年(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率領十萬大軍,西渡遼河,於23日到了寧遠城下。當時,遼遠明軍只有萬餘人。

袁崇煥面對優勢的後金軍,採取堅壁清野、集中全力保衛寧遠的政策,把城外的居民和糧食都移入城裡。他督軍率大將滿桂和部將左輔、朱海、何可剛等以及全體將士,誓死守城。他還寫了血書來激勵全軍,將士們無不感奮,誓與城池共存亡。老百姓也紛紛拿起武器,參加戰鬥。

袁崇煥:(2)

24日,後金軍猛烈攻城。後金兵慣於扒城,但這次搶登城頭都失敗了。原來袁崇煥頭天就下令用水潑在城牆上。時令正值嚴冬,水立馬結冰,爬城的後金兵都滑下來了。敵兵又使用撞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