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敏求精舍(1 / 2)

小說:黃金耳 作者:雅玩居士

“你看,這裡香港鑑定協會統一頒發的古玩ab證!”翟建民拿出兩個本子,讓吳天緣看。

“所謂的b證是百年證,也就是說你的東西超過百年,是個老物件!”

“而a證是確定具體年代的憑證,受到全行人的認可,這就是我們香港的行規。”

三個人聊了兩個多小時,吳天緣透過翟建民對香港有了更深的瞭解,也算完成此行的重要目的之一。

“明天我要去見幾個朋友,老翟你帶著老弟去轉轉,我就不參與了。”

吃完晚飯,王大剛回房間前交代一聲,讓兩個人自己活動。翟建民看著吳天緣一臉期待的樣子,笑道:“正好明天帶你去見幾個老前輩,敏求精舍的葉老大,你小子早就盼著了吧?”

“那是,來香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看看真正的大行家!”

吳天緣興奮道:“黃花梨之王,葉成耀,天民樓葛洪,還有後天回來的張宗憲老爺子,鼎鼎大名的敏求精舍大人物。”

敏求精舍是一個成立於1960年的收藏家團體,其成員是一群醉心於中國文物藝術品收藏的香港藏家,他們在中國書畫及各種不同的文物範疇上,均有獨特的收藏。經常與不同機構合作舉辦講座、研討會及展覽,把會員的蒐整合果和鑑賞心得公諸同好。

1960年組建,由胡仁牧,陳光甫等人發起,目前舍址位於香港寶雲大廈。他們以《論語.述而篇》“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而求之者也”的經典論述,給收藏社團命名為“敏求精舍”,又以“研究藝事,品鑑文物”作為敏求的宗旨。

敏求的會友薈萃了一批既是社會棟樑之材,又是收藏佼佼者的知名人士。他們的藏品不但等級高,影響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享譽世界。

如樂在軒,北山堂,萱暉堂的書畫;暫得樓,天民樓,關善明的陶瓷;還有徐展堂,麥雅理的收藏;以及攻玉山房的中國古代傢俱等等。

會友每月定期聚兩次,敏求的組織嚴密,入會條件很高,首先個人藏品要有檔次,其次人品要好。發展新會友時需要全票透過,不允許一個”黑球“。會風很民主,會務實行民主管理,主席兩年一任期,同時還聘請一些內地文博專家和海外著名藏家作為名譽會員。到現在敏求的人數雖不足才37人,絕對代表香港收藏的最高水平。

“敏求精舍有很鮮明的個人收藏,比如首屆主席胡仁牧的清代官窯單色釉器收藏,葉義醫生的竹刻犀角雕收藏,羅桂祥的宜興陶瓷茶具收藏,葉成耀的明清傢俱收藏,九如堂李大鳴的高古瓷收藏,天民樓葛士翹父子的明清官窯瓷器收藏,徐展堂的歷代瓷器收藏等。”

翟建民讚歎道:“每一個人收藏都是洋洋大觀,上百件甚至幾百件精品,隨便一個人都能成立個博物館!”

“比如徐展堂,白手起家1991年在香港創立了當地首傢俬人博物館——香港徐氏藝術館,並在世界各地捐建多處以徐展堂命名的中國藝術館,被譽為世界十大收藏家,也是其中唯一的華人。”

徐展堂擁有藏品5000餘件,囊括陶瓷、青銅器、玉器、傢俱、牙角器等門類。單就其所藏瓷器而言,上至新石器時期的馬家窯文化馬廠型別和半山型別的彩陶罐,下迄清乾隆時期黃地青花雲龍捧壽圖六角瓶,體系完整緊密。

徐展堂與博物館之間的緣分不淺,包括徐氏藝術館在內,徐展堂透過捐贈收藏和相關資金,支援建設了七處展廳。

在國外有英國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的“徐展堂中國藝術館”、澳洲國家藝術館的“徐展堂中國藝術館”、加拿大皇家安大略省博物館的“徐展堂中國藝術館”。

在內地他出資100萬美元幫助上海博物館建陶瓷館,並捐贈藏品設立了徐展堂陶瓷館;其後不久得知南京博物館新建藝術館有困難時,又慨然允諾捐80萬美元,用於青銅館和陶瓷館的建設,南京博物院不僅設有“徐展堂明清瓷器館”,還聘請徐展堂為名譽院長。

“香港迴歸前,人心思動,移民和打算移民的不在少數。當時的香港收藏界,有些收藏家已經把自己的藏品打包裝箱,準備運到國外。當國家文物局局長於1988年率團訪問香港之時,徐展堂便邀集敏求精舍同仁主動邀約,請張德勤與同行去敏求精舍會舍做客。”

翟建民回憶道:“徐展堂直接向張德勤詢問,香港迴歸後,內地實行的《文物保護法》會不會延伸到香港?香港的文物還能不能自由出境?得到領導的明確答覆,廣大收藏家才安心發展,阻止一次文物外流的惡劣後果。”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