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賦即可。
若遇災年,也只需要依照朝廷的賑濟旨意,減免相應部分的稅賦即可。
原本就不怎麼搭理部事的戶部左侍郎鬱新,此刻忽然覺得自己可能真的要當一個無用之人了。
文官魁首的吏部尚書詹徽,一時間左右為難。
同僚們的心思他心知肚明,可皇帝陛下的意志,又是自己從來就不會忤逆違背的。
左思右想之下。
詹徽最後還是站了出來:「啟稟陛下,不知遷移直隸百姓南下交趾,此議何決。」
朱元章默默的看了眼前這位給自己當了好些年頭的吏部尚書,微微一笑:「遷移百姓充實交趾之事,一併交由太孫署理。」
詹徽心中稍有思量,無聲點頭:「臣以為,稅署稅吏之事,陛下聖心仁厚,厚澤黎民,此舉可行也。」
天官尚書已經點頭附議贊成皇帝的決斷了。
餘下官員,這個時候也只得是紛紛出聲附議。
…………
越半月。
悄然之中,督辦天下稅吏署,在應天城皇宮大內武英殿前,六科值房旁不遠處,未曾鬧出多大的驚動,便已經是開始正式辦公處理應天府及周邊府縣稅吏糧長之事。
於此同時朝廷也正式下旨行文,遷移直隸百姓南下交趾,為大明充實新徵之地明人數量,穩定新徵之地。
頭一批。
便是合共不下數千戶,萬餘人,被官府集合在了應天城外長江邊的龍灣碼頭,登上百米長的巨船,揚帆起航,南下交趾。
…
大抵,此生便已註定,將要在交趾繁衍生息,子孫綿延。
只是誰也不會到,在這數千戶遷移百姓之中,有那麼百十來戶是屬於應天城內,當初散播了謠言的小士紳商賈群體。
畢竟,相對於整個應天府和直隸,要遷移不下十萬戶百姓前往交趾道相比,這百十來戶算不得什麼。
可也只有這百十來戶人家才心中清楚,這是朝廷對自己等人前番因為皇太孫懸賞作物,因長期不滿攤丁入畝之事,而在城中散佈謠言所做出的懲處。
若不然,為何院牆隔壁那戶人家同樣是良田無數,又在攤丁入畝之事開始後,有所不滿的鄰居,並沒有在遷移名單之中。
但即便這些人如何的惶恐,如何的悔恨當初。
應天城內外卻也沒有人會再顧及到他們。
因為。
現在應天府正在風風火火的按照大明稅署的要求,推行著稅吏糧長制度的改革。
「砰砰砰。」
當某一個帶著露水的清晨到來,冷冽的第一縷陽光灑在應天府的鄉野土地上,應天城北六合縣境內,長江邊的瓜步山下,一片沃源之中坐落的宅院前,響起了一陣密集的敲門聲。
此處宅院就
坐落在瓜步山下不遠處,佔地數十畝,營造兼具蘇揚的園林,又有徽派的簡樸。
卻是與周圍不遠處的一片低矮小村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而敲門聲未曾先叫來了這宅院中的人家,卻是讓不遠處的村落了響起了犬吠聲。
遠處的田野裡,悄然的有幾名造出的莊稼漢子抬起頭。
在看到黃四爺家的門前,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出現了大批身穿貔貅服、腰佩雁翎刀的官吏。並著小一隊飛魚服、繡春刀的錦衣衛。
瞧見敲響黃四爺家門的人後,這些田地中的莊稼漢子便立馬重新縮回田地中,只是最後還是膽怯卻又好奇的不時抬頭張目,期待的看向黃四爺家。
田麥看著黃四家的門房半天沒有響應,眉頭不由皺起。
身邊的貔貅服稅吏面露殺氣:「大人,是否要撞門。」
田麥立馬轉頭,澹澹的看了稅吏一眼。
「稅署乃國朝社稷之地,乃是天下稅賦財源干係之處,不得輕慢霸道。」
叮囑了一聲後,田麥靜靜的注視著久閉不開的府門。
「對待未曾觸犯大明律法的百姓,要寬仁,要剋制,繼續敲門。」
穿著貔貅服,手中拿著刀的稅吏們,只能是無奈的搖搖頭。
「砰砰砰。」
「稅署。」
「開門。」
「查稅。」
瓜步山下黃四爺家的府門,發出一連串的敲門聲。
終於,在院中傳來了雞鳴聲的時候。
一名修著八字鬍的管事,伸手拍著嘴巴打著哈氣,在門房的伺候下,從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