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蓋殿裡寂靜無聲。
大殿金磚上,滿堂緋紅公卿侯伯,盡都面有漲紅。
誰都能聽得出皇帝話裡揶揄的調調。
大明有了紅薯那等可能會高產的作物,百姓自然是能吃飽肚子的,大家也能掙得更多。
對此刻大殿內的多數人而言,這就是一個兩全的好事情。
少數人甚至都在想,讓百姓吃飽就已經是中原自古未有的事情了,剩下的盈餘自然是要收到自己的手上。
功勳武將們寄希望於用征討傷員充任地方糧長,這將會增加軍方在朝中的話語權和力量,也有利於他們去搶佔原本被地方小士紳集團把持的利益。
文官們則希望高屋建瓴,從朝堂頂層掌握稅吏糧長制度,參與利益的劃分。
百姓?
在有了紅薯這個可能讓人吃飽肚子的作物之下,就讓他們吃飽肚子就好了。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如果百姓在吃飽肚子之後,還能有更多的盈餘,那朝廷和官府,還有什麼作用?
他們這些滿朝肱骨之臣,還能做什麼?
代天子牧民,民有需,則官有用。
若是百姓當真衣食無憂了,大明還需要他們來作甚?
御座上,朱元章雙眼帶著笑意的看著他的這些臣子們。
一道呵呵的響聲,從皇帝的嘴裡發出。
「諸卿勞心,如今國事繁重,徵辟南征有功將士充任直隸地方糧長事,便由太孫督辦,錦衣衛南鎮撫司並都察院共同監察,戶部每歲核實交付地方稅額,吏部協辦地方府縣,兵部協辦稅吏輪番事。於武英殿前造天下稅吏督辦官署。」
此言一出,殿內群臣恍然。
誰能料到皇帝會直接將這天下稅吏之事,直接給單拎了出來要在武英殿前置辦官署。
這麼一來,不論是戶部還是吏部、都察院、兵部,都只有了協助的權力,而沒有了主導權。
而讓太孫親自督辦此事,很明顯的,皇帝是要給太孫再加一份差事。
回頭,朝中說不得就有一個欽賜太孫督辦天下稅吏事的旨意出來。
這就是在大明朝的朝堂之上,另外又弄出了一個衙門來。
群臣坐蠟。
他們原本爭取的利益,在皇帝這番話之後,很明顯會大打折扣。
可此刻御座上的皇帝,又讓他們沒有絲毫敢於出口反對的勇氣和膽量。
站在陛階上的朱允熥卻是心中意外不已。
讓稅署一步步的獨立於朝廷,是他最終的目的。卻沒有想到,老爺子直接一步就促成了這件事情。
不由的,朱允熥默默抬頭看向上方的老爺子。
大明最終之所以江河日落,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朝廷收不上來稅賦。天下間的土地很多,可能夠徵稅的土地卻少之又少,加之在夏秋兩稅及各色加徵稅賦徵收過程中,朝廷上下盤剝,最終能落到戶部大倉的錢糧,就愈發少了。
…
人生在世,百姓沒錢就活不下去。
朝廷沒錢,則天下動亂。
人吃馬嚼、糧餉兵甲、官府用度、賑濟儲備,樣樣都是需要稅賦來支撐的。
受控制並且相對獨立,又擁有著強力征收稅賦的稅署,只要君王能夠保證稅署的相對清廉,又受一定的監管,大明的稅賦來源足以保證。
這一過程之中,只要保證稅署不會大範圍滋生腐敗,不會大範圍欺瞞君王盤剝地方,遠比繼續執行現有的繁瑣複雜漫長的稅賦徵收制度要更加有力。
而這,也正是之所有讓此刻朝堂上的官員們沉默不語的真
正原因所在。
對於為官者而言,他們更多的是希望將一件事情複雜化。
從應天朝堂到地方府縣,只有事情的過程變得無比複雜起來,程式繁多起來,才能保證他們擁有足夠多的手段去插手其中,而後在這些多如牛毛的過程中,尋找到最有利於他們獲得利益的點。
而現在新的稅吏稅署制度,直接將原本複雜的稅賦徵收流程,給簡化到了以派遣地方稅吏糧長,直接對接應天稅署的流程。
程式簡單,責任清晰明瞭。
想要再在其中謀取好處,就變得無比複雜艱難起來。
不由的,不少官員聯想到了目下正在風風火火推行的攤丁入畝、官紳一體之事。
一旦整個大明的田畝賦稅全部確定下來,往後稅署稅吏只需要按照名冊上門徵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