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章 秦王的刀(1 / 4)

小說:大明嫡子 作者:肉絲米麵

朝廷官員確實沒有辦法阻攔。

他們可以在朝堂之上,阻攔鄒學玉的直隸總督衙門從洪武元年開始查賬。

但他們沒有辦法再去阻攔,鄒學玉在追查洪武二十四年至今賬目過程中,發現的那些貪腐案情。同樣的,一旦這些案情裡發現有已經卸任或是調任別處的官員涉及案情裡面,鄒學玉的直隸總督衙門同樣擁有權力繼續追查。

而自從直隸總督衙門頻頻出招,直隸道一十八府地界上,現如今已經是一片哀嚎,無數人家懸於樑上。

金銀價的兌比在稅署稅兵們的通力協作下,已經在整個直隸道徹底鋪開。

而當大明銀號奏請朝廷,在整個國家範圍內施行統一的金銀價兌比,且很快得到以內閣為首的官員認同,旋即這一項制度便以皇帝聖旨的形式,明發朝廷,昭告天下。

大明就此,有了一個固定統一的經濟制度。

大勢之下即便直隸道境內還有些人試圖挽救即將破產的家業,也已經無能為力了。

直隸道外的那些商人們,帶著最敏銳的嗅覺,開始大舉進入直隸道。

這些商人們在這個時候,自然不會對直隸道那些損失慘重的同行們有多少同情心,這個時候的他們只會想著能趕在所有人前面,大肆收購直隸道境內同行們名下的產業。

朱樉瞅著眼前幾人,覺得自己這幾年的手段還是太過仁慈了些。

依著眼前這幾個人商量出來的結果,直隸道那些參與這次事件的人,有一個算一個全都逃不掉。

自己和這些人一比,還是太善良了啊。

朱樉心中默默的想著,自己今天回太廟後,要不要和自家的列祖列宗們告狀。

自己才是老朱家最善良的孩子啊。

這時候朱高熾開口道:“直隸道一十八府,所佔商稅,乃國家商稅泰半之數,若是好生經營,直隸道百姓將會是大明最富足的。只是這些年,官府欺瞞於上,而對下橫徵暴斂。百姓錢袋子空了,朝廷沒拿到半分好處,最後的罵名卻還是朝廷背下來了。”

“商人逐利,本性使然。”戶部尚書夏原吉面不改色,眉宇之間有幾分諷刺:“商人不過佔據先機溝通兩地而已,全成了天底下最富有的人,這樣的局面,我大明勢必要更正過來。”

執掌直隸道的鄒學玉亦是附和道:“要讓生產者富足起來,要讓百姓們能用同樣的錢,買到更多的東西,如此才算得上大明的盛世。”

盛世是什麼樣子的?

在過往,當一個國家國庫充盈,百姓安居樂業,路不拾遺,再有萬國來朝,便可以算得上是盛世。

但如今。

鄒學玉卻認為,光是國家富足,百姓能吃飽肚子,並不能算得上是盛世。

要讓百姓們有更多的錢,去購買更多的東西,才能算得上富足。

吃飽肚子?

那不過是一個國家對百姓應盡的義務罷了。

畢竟,百姓們同樣是為此有所付出的。

朱允熥左右環顧,此方聚寶山下的別院裡,寂靜無聲,各處灌木綠植營造精緻。

獨特的江南園林營造手法。

在隱隱約約的角落裡,可以見到有些侍女藏身,隨時等待著召喚。

他低聲說道:“兩淮督鹽轉運使司……孤歷來讀史,知曉前漢之時,鹽鐵乃是官辦,大明開國之初百廢俱興,朝廷難以顧及全部,又因九邊諸事,只能將這產鹽之事,以鹽引制交辦民間。

今時直隸道順應洪武新政,是否可於兩淮鹽務有所更迭?”

若論直隸道哪裡的商人最富有。

蘇州府算不上,松江府也算不上。

獨淮安府、揚州府的鹽商最是富有。

盛名在外的揚州瘦馬,亦是因為兩淮地界上那無數富甲一方的大鹽商手中金錢所致。

鄒學玉對此保持沉默。

他現如今雖然是執掌直隸的總督大臣,但在他的計劃之中,目前並沒有打算對兩淮鹽務動手。

將直隸道地方官府的權力收回,再壓制住那些貪心不足的商賈,繼而真正開展自己造福直隸道百姓的事情,才是鄒學玉目前的所有打算。

夏原吉看了一眼坐在對面的鄒學玉,知道這位督臺的心思。

他想了想,卻是開口道:“去歲殿下北巡,于山西道整治地方,洪武三年開始執行開中制的晉商,獨享皇恩,卻不思為國盡忠。山西道晉商一案,戶部清點一應財貨,總計已超五千萬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