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低下,軍事強大後必然要向擴張以獲取物資,吐蕃首先將目光投向了鄰近的吐谷渾。兩國互相攻伐,又因均曾娶過唐朝公主,各自派使者向唐朝申述,以女婿的身份要求援助。唐朝廷此時還沒有看到吐蕃的潛在威脅,因此唐高宗李治採取了一概不理的態度。不久後,吐谷渾大臣素和貴叛逃吐蕃,將吐谷渾虛實詳細告知,吐蕃發兵攻打,大破吐谷渾。吐谷渾諾曷缽可汗與弘化公主(唐朝公主)不得不棄國逃走,僅率幾千帳逃到涼州一帶,向唐朝廷請求收留。存在三百餘年的吐谷渾政權就此滅亡。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盛唐130年…文成公主3
吐蕃攻滅吐谷渾對唐朝震動很大。因為吐谷渾故地青海一帶均為吐蕃佔領,吐蕃的領土便開始直接與唐朝領土相接。有這樣一個虎視眈眈的強鄰,唐帝國在西域、河西、隴右的利益受到嚴重威脅,唐朝廷不得不謀劃以武力解決吐蕃和吐谷渾之爭。唐高宗李治以鄭仁泰為青海道行軍大總管,率領獨孤卿雲、辛文陵等分別屯駐在涼、鄯二州,防備吐蕃軍。又以蘇定方為安集大使,節度諸軍,作為吐谷渾的後援。吐蕃祿東贊也在不甘示弱,在青海屯兵,並派使節論仲琮到長安,一來陳述吐谷渾的罪過,二來要求與唐和親。此時,李治正打算扶助吐谷渾復國歸故里,以作為唐朝屏障,當然拒絕了吐蕃和親的要求,還封吐谷渾諾曷缽可汗為青海國王,以此來表示將要對付吐蕃、幫助吐谷渾復國的決心。
就在唐朝表現出要用武力解決的態度後,吐蕃祿東贊病死,其子欽陵繼為大論,執掌國政。其人有雄才大略,極力主張走出雪域高原,擴大勢力,而首要的目標就是唐朝治下的西域。從此,吐蕃以強勢的姿態走上了歷史的舞臺,開始了與唐朝長達兩百年的戰火紛爭。
咸亨元年(670年),吐蕃攻陷西域白州等十八個羈縻州。又與于闐聯合攻陷龜茲撥換城。唐朝不得不罷去安西四鎮。西域鄯善、且末等國,也為吐蕃所據。從唐太宗一朝開始的對西域的苦行經營,至此全部化為流水。吐蕃取代突厥,一躍成為唐朝最大的敵人。
唐高宗李治決定還以顏色,以軍事還擊,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奉命率領十餘萬人*吐蕃。
薛仁貴(名禮,字仁貴)是當時的名將。鐵勒九姓合眾十餘萬人侵擾唐邊時,薛仁貴奉命抵擋。鐵勒先派出幾十名勇士出來挑釁。薛仁貴白衣白馬,親自出陣,三箭射殺三人,當場驚駭住了敵人。鐵勒部眾一箭未發,便開始了大潰敗。薛仁貴一路追擊,大獲全勝,這就是著名的薛仁貴“三箭定天山”。唐軍勝利凱旋時,一路高唱道:“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薛仁貴在當時威名遠震,他出徵突厥時,突厥騎兵一見到他,立即相顧失色,下馬列拜後爭相逃走。
薛仁貴進軍吐蕃,決定直搗其心臟邏娑。但唐軍孤軍深入,輜重運輸艱難,地形不熟,面臨許多困難。薛仁貴便分成兩隊,自己率輕銳部隊前進,副將郭待封(名將郭孝恪次子)率二萬人及輜重屯駐在大非川固守。薛仁貴一隊倍道兼行,在烏海大敗吐蕃。而另一隊郭待封本該就此築圍柵保護輜重,但他素來不服薛仁貴,為了爭功,率輜重跟隨薛仁貴而去。結果在半路遇到吐蕃大軍二十餘萬人,郭待封大敗,輜重也全部丟失。薛仁貴失去後援,只得撤軍。吐蕃大論欽陵親率四十萬大軍追擊,唐軍死傷殆盡。最後還是薛仁貴主動與欽陵講和,欽陵看到文成公主的面上,僅放薛仁貴、郭待封及另一員唐將阿史那道真三人身還。
此戰唐軍全軍覆沒,不僅唐朝幫助吐谷渾復國完全沒有了希望,吐蕃也由此一躍成為能夠與唐帝國分庭抗禮的西部豪強。
吐蕃在西域稱霸後,不斷騷擾唐邊境。唐高宗李治決定大戰吐蕃,力挫其銳,派中書令李敬玄為帥,並親自於殿庭賜宴。但李敬玄非將帥之才,唐軍再一次大敗。唐軍副總管王孝傑也被吐蕃均俘虜,因為其相貌被認為酷似吐蕃贊普芒松芒讚的父親,被送到吐蕃後得到了很高的禮遇。王孝傑頗有心計,瞭解到吐蕃的虛實後,想方設法逃歸大唐,並在十多年後率唐軍力戰吐蕃,收復了西域,由此成為一代名將。
儀鳳四年(679年),吐蕃(贊普芒松芒贊已經於676年病死)立芒松芒贊之子墀都松贊為新贊普,墀都松贊時年八歲,依舊由大論欽陵主政。當時吐蕃有一股勢力想立墀都松贊之弟為贊普,以此來與大論欽陵爭位。唐高宗李治聽到訊息後,想派人趁虛而入。正在謀劃時,文成公主派使者到來,請求再次與唐朝和親,建議以唐朝公主出嫁吐蕃新贊普,來挽救唐朝與吐蕃日益惡化的關係。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