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勣已死,李治一度感慨無名將可用,決定暫緩對吐蕃用兵,計劃用和平的方式來解決。然而就在次年,文成公主病死,唐朝和吐蕃之間失去了最後的紐帶,微弱的和談希望也就此熄滅。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四十年,一直備受禮遇,深得吐蕃人民的愛戴。她逝世時,吐蕃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儀式,並記載在吐蕃史書中,這是吐蕃以前從來都沒有過的事。直到今天,藏族的傳統八大藏戲中,第一齣就是《文成公主》。對於藏族民眾而言,文成公主就是天女神的化身。
文成公主去世之時,吐蕃勢力強盛,達到了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走出雪域高原的吐蕃給亞洲大陸的政治格局帶來了重大變化。只要重新回顧一下歷史事件,便能發現有諸多玩味之處:
公元629年,一支大食軍隊攻擊東羅馬帝國的敘利亞南部地區,這是*教向沙漠外世界跨出的第一步征服之路。
公元630年,唐朝滅掉*厥。
公元632年,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統一了吐蕃,並遷都到邏娑。兩年後,松贊干布派遣使者與唐朝通好。
這三個政權,在之後的二百年完全左右了亞洲大陸的格局,卻是在幾乎同一時間開始了對外的經營。最終,三方在西域發生了生死攸關的利益關係,勢必要產生激烈的碰撞。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盛唐130年…高麗之敗1
昔日漢朝帝國最強盛之時,一度控制過東起朝鮮北部、西至西域、南到越南北部的大片領土。此後,歷代王朝有作為的帝王都夢想能恢復昔日漢帝國的疆域。隋朝統一天下後,隋煬帝楊廣頻繁發動對高麗的戰爭,並著手為經營西域做準備,其實就是出於恢復泱泱大帝國的雄心壯志。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後,有心完成隋煬帝楊廣未能完成的開疆拓土之業。*厥在李世民即位後不久即被剷平,由此更加助長了他的氣勢,但在後來對西突厥和高麗的戰爭中,遠不如之前對付*厥那般順利。對高麗之戰是李世民一生中為數極少的幾場敗仗之一,可以說是最慘重的一次。
當時朝野半島上有三個獨立國家,北部為高麗,南部偏東為新羅,南部偏西為百濟,均與唐朝通好。但三國之間世代結怨,相互攻伐,戰事連綿。武德九年(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剛剛登上皇位,立即派國子監助教朱子奢前去朝野半島,勸三國講和,三國因此罷兵,而且均上表謝罪。
昔日隋煬帝楊廣曾經三徵高麗,幾乎是傾盡國力。唐朝立國後,唐高祖李淵曾經致書給高麗王高建武,要求交換隋朝時陷於高麗的戰俘。高建武當即同意,有數以萬計的中國軍民由此被放歸中原。僅此一點,便可知道當年隋煬帝楊廣攻打高麗規模何等之大。高麗還將隋軍陣亡將士的屍骨築成了一座京觀。京觀又稱武軍,是中國古代軍隊作戰的一項慣例,戰勝的一方將戰敗一方陣亡者的屍體堆積在大路兩側,覆土夯實,形成一個個高冢,用以誇耀武功。貞觀五年(631年),唐太宗李世民派長孫師為使臣,到高麗毀掉京觀,收隋朝陣亡將士屍骨,埋葬並加以祭奠。這實際上是一個有力的訊號,表示遠在長安的唐帝國並沒有忘記高麗這塊領土。
此時,唐帝國剛剛滅掉了*厥,聲威正隆。高麗王高建武十分恐懼,知道李世民早晚要*高麗,於是發動舉國之力,修建了一條長達千餘里的長城,東北自扶余城,西南至大海,總共花了十餘年的時間,這就是高麗長城的來歷。
李世民得知高麗修建長城後,心中很是不喜,已經起了*之心,只是他為人深謀遠慮,沒有立即發作,而是靜靜地等待時機。
當時因為西突厥勢大,控制了西域地區及絲綢之路。自隋朝以來,中原政權便一直渴望重新打通絲綢之路,因此唐朝廷所關注的重點仍然在北部和西部。等到貞觀十四年(640年)唐朝滅掉高昌國之後,高麗問題就立即被提上了日程。李世民派職方郎中陳大德出使高麗,暗中打探城邑情況。陳大德回來後告訴李世民說:“高麗聽說高昌國被唐攻滅,非常害怕。”李世民說:“高麗本來就是漢武帝所置的四郡,是我國領土。如果水陸並進,攻取高麗不難。”可見此時,攻伐高麗的計劃已經在他胸中醞釀。
到了貞觀十六年(642年),高麗發生了內訌。當時高麗權臣泉蓋蘇文(姓泉,名蓋蘇文)殘暴不法,恣意妄為,高麗王高建武與其他大臣商議,決定殺死泉蓋蘇文。泉蓋蘇文知道後,將所部兵馬集結起來,佯稱要校閱,並設定酒宴,召集各大臣前來觀看,趁機殺死大臣一百多人,並且入宮將高麗王高建武殺死,立高建武弟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