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3 / 4)

妻為何如此多心?多蒙岳父大人不棄寒微,又是家表兄作伐,可敢萌一毫別唸?”遂上前解衣就枕,成就了百年姻眷。

次日,雙雙拜了家堂老母。這日單請宦公同宦萼、鍾生三位喜筵。宦公到來,坐下茶罷,向鹹平道:“賢婿既不棄小女,已結百年之好,令岳母處也該去拜謝才是。”鹹平道:“岳母尊前,小婿昨日就叩謝過了。”宦公笑道:“非老妻之謂也。此女非老夫親生,乃我故人韓氏之女,即賢婿前日之所棄者。我撫為螟蛉,故令表兄作伐,已完宿緣耳。”鹹平方知是他的舊妻,羞得置身無地。鍾生正色責他道:“吾弟始博一領青衿,便做這等負心無義的事。視古人不棄糟糠之婦者,寧不自愧?前日韓府上許多令親,都是三學中朋友,同到我家,要動公呈到學臺處呈狀。若此事一行,不但你功名不保,連一生的人品都喪盡了。蒙宦老伯不忍見你少年破敗,故有此義舉。吾弟此後當洗淨前心,宜爾室家。倘再萌不肖之念,我們都要動公忿了。”那鹹平羞愧難當,說道:“弟知罪也。蒙岳父垂慈,長兄憐愛,弟安敢尚有別意?長兄陪岳父舅兄坐坐,我此刻就往岳母處謝罪。”宦公道:“賢婿且住。我知令岳母孀居,並無以次親人。賢婿何不接了來,同令堂老親母一處相伴?不但不失親親之誼,就可以挽回前衍了。”鹹平連連應諾。他知岳母家寒,恐沒有衣服,問母親要了一套衣裳包了,叫了一乘轎子,親去謝罪迎請。韓寡婦見女兒已嫁了,他家女婿如此盡禮,前憾盡釋,欣然同來。宦公眾位日暮方散。

鹹平次去早拜韓家族中諸親,就下帖請男婦吃會親的筵席。眾人知他連岳母都接了家去養活,還有何惱,盡來赴席,無一個不誇宦家喬梓同鍾生的好處。【誇他三人的好處,正反映鹹平之不好處,此乃是不罵之罵也。】另日又請宦公父子鍾生、司進朝,內裡請艾夫人、侯氏、向氏、嫩姨、嬌姨、錢氏、戴氏並司家姐姐。惟宦公老夫妻辭了,別的男女都到。鹹平也忙了數日,才清楚了。他夫妻相愛,甚是和美。鹹平每每自愧前失。那年正值大比,有兩句古語改兩個字,就是他今日了。道是:

榜名盡處是孫山,鹹平更在孫山外。

鹹平自恃才高必售,孰知落第,心中悶悶不悅。夜間夢見父親道:“我祖宗積德三世,你今科已榜上有名。因你有棄妻一事,已經革去,幸賴鍾家賢甥成全了你。你若再行好事,下科尚有可望。榜上第六十三名劉顯,他有不肯棄的好處,就是頂你的了。”說畢,慘然而去。鹹平一驚醒來,不勝痛恨。此後他夫妻之情更篤,權且按下。

你道劉顯是誰?他是劉太初之子,宦萼姑母之兒,他當日同鍾生、梅生、司進朝、鹹平都是廣先生的門人。廣先生敬太初是個今之古人,不趨炎熱,不貪名利,不降志,不辱身,知他後嗣必昌。

廣先生有個女兒,倒叫梅生去向劉太初說,願把女兒與他為媳。劉太初也識廣先生是個盛德君子,一諾無辭。劉太初家寒,無以為聘,惟一言為定。廣厚德後來運捷,中了進士,歷仕做到吏科給事中。因參了閣臣楊嗣昌,崇禎大怒,要將他革職議處。吏部同都察院再三執奏,說科道兩衙門若以言事問罪,是鉗言路之口矣,才將他降了廣東潮州府潮陽縣典史。

廣先生原是個窮儒,又做了幾年清官,宦囊蕭索。女兒尚小,一個兒子廣沛,還在童稚,不能留在家中,只得同老夫妻一起帶往住所。到任三載有餘,就病故了。他這女兒因見父亡母老弟幼家寒,離鄉數千裡,父親骨櫬並家口何日是個歸期?朝夕啼哭,竟把雙目喪明。

他母親租了幾間房子住著,聞得房主要往南京貿易,寫了一封書子寄與女婿,託他來接家小。又恐女婿是個寒士,未必找尋得著。因想起丈夫舊日的學生,內中只有司進朝的父親做過司道,還是個有名的鄉紳,易於找覓。又寫了一封書與他,一則託他轉付信與劉顯,二則託他向眾門人告助,叫女婿來接。

這房主憐他家是個好官,今日流落異鄉,竟不負所托,到南京尋著了司家,將書投了。司進朝看過,方知先生已故。先將劉家的書信差人送去,即親到梅生、鍾生暨向日同窗的朋友處,說了先生訃音,又將師母的來信都與眾人看了。他首倡助銀百兩,眾人公分十兩二十兩不等,同他的湊了有二百餘金。鍾生感先生昔日相愛之情,送五十金。宦萼知道表弟去搬丈人的靈柩,要厚贈他。恐那迂姑爹不受,拿了一百五十兩來付與鍾生,同他的湊作二百,只說他送師母的途費,共有四百餘兩,交與劉顯。鍾生見人孤身遠行無伴,叫鍾用同去,劉顯感之不盡。辭別了父母同眾友,帶著鍾用,僱船去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