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出了環境狀況還是工序需要微調,還沒法做到徹底無人值守。所以還是需要工人。”coo葉維倫總算抓住了一個點,又不知道說的對不對,說完後目光裡滿是探詢。
“猜得沒錯,但是,我們要提供的新一代工業機器人,會改變這種情況。”顧莫傑看到了對方動搖的眼神,鼓勵地說:
“未來,工人還是要的,但是我們會看到一幅現在無法想像的奇景——有可能在中國,會有一些專注產線除錯的小型創業者,他們買了幾臺初音智慧的易再程式設計工業機器人。然後他們並不生產任何貨物,只是為使用同類工業機器人的外國企業主提供遠端技術支援。
美國資本家的工廠需要一條新的工序產線,中國的除錯服務方案供應商就在中國照搬對方的情景模式進行機器人訓練、嚴格按照對方的場景引數。然後形成深度學習成果的打包檔案,把這個機器人訓練結果傳送給需要的美國資本家。
對方的產線出現臨時性瑕疵的時候,這邊遠端監控得到資料後也馬上開始模擬調整,把機器人資料反饋過去。
然後,我們有可能看到產線工程師和工廠在物理銜接上徹底脫鉤。而且產線工程師再也不用到處趕飛機去工廠實地看情況、接業務。只要有幾個專做這一塊整體服務解決方案的創業者,就能解決一大堆工廠的問題。
到了那一步,完全可以實現‘工廠的物理肉體在美國、工廠僱傭的產業機器人和工人在中國或其他勞動力成本低、人-權保障度低的國家’。
如果這樣一個世界形成了,澳大利亞人還需要把生產義烏小商品的鐵礦石運到滬江、由寶鋼煉成鋼鐵再運到義烏生產加工、然後再運到消費國麼?不需要了。凡是利用低人力成本而形成的來料加工型物流,都會劇烈萎縮。以後只需要把生產原材料直接運到消費集中地,那裡會有就地的工廠自動生產,而低價人力成本的勞動成果,只需要走網線零成本運輸到世界各地就行了——哦,可能需要一點電費。”
所有人目瞪口呆。
顧莫傑還不打算放過,繼續摧殘著大家的固有認知。
“我斷言,從明年,也就是2012年年初開始。3年之內,全球大宗海運物流的總運量拐點就會到來,5年之內,來料加工型外向經濟突出國家和地區的海運巨頭,會出現一波倒閉潮。10年之內,全球海運總物流量會下降20%,遠期可能有30%~40%——
當然了,這裡沒考慮最不發達國家的發展,如果阿三可以組織成下一個中國,那麼事實可能不會有我判斷的那麼猛烈,但趨勢是不會錯的。另外還有一部分海運的物流會因為未來人對時效性的追求而轉移到鐵路運輸,這不在咱的討論範圍內。”
其實哪怕沒有顧莫傑,光靠馬風和rethink-ic公司之類的人去推進,這事兒也不過是再晚幾年發生而已。
後世的2016年,中韓這些全球最大的造船業國家,造船和海運都受到了重挫。韓國最大的海運公司、現代集團旗下的韓進海運破產了。馬風所在的錢江省最大海運國企,錢江海運也破產了。
海運公司的破產潮,會重點光顧來料加工、出口為主的外向型經濟地區。而那些礦石煤炭原油木材糧食之類的大宗資源型運輸,或許可以躲過一劫——比如中國缺原油,需要進口糧食,這些東西的物流是不會被智慧化時代摧毀的。但是從別人家進口原料加工後賣回給對方,這種物流肯定會漸漸被智慧生產摧毀。
顧莫傑壓根不需要去先知和預測,因為那些全球範圍內的海員和造船工人的工作,就是他親手滅殺的。
他就是人類的手術刀,幫助人類的社會結構加速進化,把沒有未來競爭力的人提前揍醒。
眾人感慨了好久,才漸漸平息下來。
能坐在這裡的人,無不是心狠手辣之輩。但是這種轉念之間滅殺百萬人工作崗位的事情,想起來還是不勝唏噓。
顧莫傑等大家感慨完了,準備再加點猛料。
“這就覺得世界看不懂了?後面的還要更看不懂呢。剛才說了物流行業的前段不值得進入,現在來說說後段,也就是‘最後3公里’——現在500萬快遞小哥把馬風捧為救世主,未來三年到五年,可能他們這個救世主就要親手兔死狗烹了。”
什麼?連幫著殺實體店營業員的幫兇劊子手都不放過麼?(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