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之後,一種從沒聽過名字的酒水,在松江郡各府的酒鋪、酒樓陸續推出。
漢井坊!
最初的時候,這種沒什麼名氣的新酒並沒有多少人問津,很多酒樓甚至拒絕進這種酒,儘管它的包裝看上去相當精緻。至於原因,主要還是松江並不缺酒的緣故。上等的竹葉青、劍南春之流就不說了,即便是松江本地的普通美酒,也有同樣是鏡湖出產的白玉堂,以及泰泉縣那邊的松醪酒。
後兩者味道都還不錯,價格也不貴,一斤散裝的、兌了水的白酒僅僅只要兩銀幣;即便是上好的壇裝白玉堂,也不過六枚銀幣。放到其他地方或許還有點小貴,但松江這邊普遍比較富饒,家境稍微不錯的百姓,都能時不時打上幾兩小酒喝喝。
正因為這些酒已經佔據了市場,漢井坊才沒能迅速取得突破口,儘管喝過它的人都對它推崇備至。
轉機在於二十四節氣“小雪”的那天,總督府舉辦的一場酒宴。
宴會的規模挺大,很多松江軍的高層官員和登州本地的貴族都受到了邀請。宴會上,觥籌交錯,氣氛一時非常熱鬧,堪稱松江郡大半年來的一場盛事。只不過,到了祝酒的時候,總督陳武舉起杯中的劍南春,卻莫名搖了搖頭。
這還了得!
如果說,一年以前陳武剛入住松江的時候,還有人懷疑陳武這個總督做不長。可到了現在,松江軍越發興旺,甚至公然佔了寧海郡,帝國也沒什麼辦法。任誰都能看出,陳武這個三郡總督、甚至是將來的“東南王”,已經越發穩固。見陳武似乎有些異樣,自然有無數文武官員和貴族們追問。
陳武這才嘆道,劍南春雖然好,卻不合自己口味,而且味道太烈,容易上頭!
“原來是這等小事!”
見總督大人只是為了酒的事犯愁,頓時有本地的貴族們上了心,將此事看成討好總督的機會,爭相向總督獻上自家珍藏的美酒。一番品嚐之後,陳武對恰好有幸參與宴會的鏡湖縣令奉上的美酒大加讚賞,並且難得的追問了這酒的名字。
鏡湖縣令方才言曰:名為漢井坊<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陳武總督對此十分滿意,當場命令日後總督府一切宴會事宜,均採用此酒。訊息傳開,整個登州為之轟動。能讓總督都為之叫好、指定為總督府宴會專用的美酒,味道能差麼?
短短三日之間,漢井坊從先前的名不見經傳,響徹了整個登州,隨後迅速擴散到了整個松江。原本有點打不開銷路的漢井坊酒,在短短時間內被賣斷了貨。更多看到商機的商人們,實在找不到貨源,索性直接派人打馬趕到了鏡湖縣,直接從康谷的酒坊現款提酒。
庫存的一萬罈美酒,頃刻間售罄!
在酒坊外等著提酒的商人,足足有數十家之多。隨著時間推移,就連寧海、天南的商人們也從總督的態度中感覺到什麼,先後趕了過來。而這時候,隨著漢井坊酒的口碑發酵,前期銷售的美酒已經養出了一批忠實的顧客。這些顧客,又反過來堅定了商家們的信心。
在康谷外等著提酒的各家商人們,提貨的數量多達十萬壇!
若是靠康谷酒坊現有的產能,就算再等半年都不足以滿足這些客人。好在,在陳武不惜總督的面子親自上場打廣告前,杜春就已經得到了提醒,開始了大規模的擴充人手、提升產能。附近谷內就堪著上好的水源,又有整個松江府庫的糧食支援,運輸酒罈、成品美酒的官道也修通,一切近乎水到渠成。
等到了十二月份的立冬之時,康谷酒坊的每天的產量已經突破了千壇,而且還在快速增加。
在提供了大量工作崗位的同時,康谷的酒坊也創造了大量的財富。哪怕現在還只是一個開始,連松江本地的市場都遠遠沒能滿足,漢井坊已經展露了它可怕的斂財能力。
在陳武的要求下,漢井坊酒分為兩個檔次。
跟本地其他的白玉堂、松醪酒差不多,也是分為了針對下層百姓的普通散裝酒,以及針對富商、貴族們的精裝酒。
普通的散裝酒,用大號的酒罈裝盛,分為十斤、二十斤、五十斤不等。平均下來,成本並不比白玉堂高,但由於口味不錯,再加上最近名聲被炒得火,出廠價能讓酒坊的利潤超過200%!
這是封建時代絕大部分產業都難以想象的暴利!
精裝的漢井坊酒,價格就更高了。因為包裝更加精美,市場的定位也不同,售價直接以金幣計。這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