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為剛剛打響牌子,考慮到要推廣的因素。等名氣打起來了,陳武早晚會讓酒坊推出更高階的酒。來自另一個世界的他,很清楚高階酒的廣告是怎麼回事:什麼xx年的窖藏原漿、限量精裝黃金禮盒……
一罈酒,就算賣上百金、千金,都不算個事!
不管在哪個世界,土豪和暴發戶的心理都是一致的,那就是隻買貴的!
反正漢井坊的酒的確是好,不亞於任何一種名酒,有這個當基礎,陳武就敢把廣告往死裡吹。實在不行就套上什麼保健養生的效果,再找些文采好的窮酸文人寫點詩詞文章……來自另外一個世界的營銷廣告,會給現在這方世界還很實誠的酒商們好好上一課。
僅僅比漢井坊酒火爆晚了半月時間,另外一樣新鮮物事就在登州流行了開來。
報紙<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報紙這個東西,對於輿論的掌握有多有力,陳武是這個世界最清楚的人。正因此,從很早前他就開始籌劃,也徵召了許多人進行前期籌備。只是沒有一個合適的、足以擔綱的主編,才被拖延了下來。後來,袁興韋從中州挖來的風月談的主編侯方白,讓松江的第一份報紙走上了正軌。
為了達到一鳴驚人的效果,陳武特地抽出一段時間,給這些目前還只有十幾人的班子進行培訓,傳授了一批穿越前世界報紙的特點,並且立下了一個原則:刊發的文章,必須要經過新聞發行署的審查。就算不要求必須有利於政府,也必須以一箇中立並且稍微偏向政府的態度,惡意攻擊政府的文章是決計不允許刊發的。
有這一條原則,報紙就會成為陳武手中的利器。
在他的指點下,侯方白他們經過了幾個月的討論、磨合,做出的樣刊終於得到了陳武的許可。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前期籌備後,新的報紙火熱出爐。
關於報紙的名字,陳武最初是想定位松江日報的,畢竟這是一個最王道的名字。但跟侯方白他們討論後,發現以松江現有的能力,還不可能做到每日刊發。最終決定,以《松江官報》為名,簡單易懂。
最初的發行,每週一刊。經過一段時間培養後,積累了固定的讀者和供稿者、訊息來源,可以逐漸改為一週兩刊或者更短的間隔。
跟帝都時風月談的無人問津、最多也只能賣幾百份不同,《松江官報》有陳武在背後以行政手段為之撐腰,更是能覆蓋到松江、天南、寧海三郡、覆蓋一千三百多萬人。哪怕一千人中只有一人願買,也能輕鬆賣到萬份以上!
正因為有這份底氣,再加上得了陳武的指點,《松江官報》的創刊號、0001期報紙,直接首印了兩千份,全登州免費發放!
報童這個職業,首次在東大陸的登州郡城登場。
八名職業報童,每人的工資為一天一銀幣。揹著大號郵包、裡面帶著一疊新印出的、還散發著淡淡書墨香氣的報紙,在登州各大街區分發了起來。
首先是登州的各級主要官員,然後是登州本地的豪強、貴族、商號,還有本地有頭有臉計程車紳。這些都是《松江官報》幾乎天生的顧客,在陳武的教化工作大幅推廣開之前,他們是官報的主力。
兩千份報紙看似很多,但光這些個勢力就發掉了七八百份。
隨後,各家有說書人的酒樓、茶館、青樓等等,一些才名比較大的文人才子,也都是發放的物件。第二圈下來,還剩下的報紙就僅有三四百份了。相比於擁有四十多萬人口的登州城,區區三四百份、還是免費發放的報紙,實在不值一提。
天色未黑下來,就已經發放一空。
當然,這些免費發放並不是沒有代價的。為了確保有效投送,每一份免費發放的報紙都記錄了地址,幾天後會有專人上門收集他們的意見和反饋。
不過,憑空多了幾百年眼界的陳武相信,有他這個外掛指點,此方世界的本地人驟然看到具有幾分後世風格的報紙,只有驚為天人、感嘆“報紙還可以這樣辦”的份,根本沒有誰能指出什麼毛病。
事實上也正是這樣,當第一份報紙出手,登州的官員、商賈、文人士子們翻閱起這份報紙時,無被不這印刷精美、內容豐富詳實、幾乎超越了時代的“藝術品”驚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