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輕微的活動,就向一人發露懺悔;如果是中品就向三人發露懺悔。
不過在菩薩戒,它有開緣。如果你找不到如法懺悔的人,可以在佛前懺悔,也可以向佛菩薩,你的本尊,發露懺悔中下品罪,中品罪、下品罪都可以,但是上品罪就沒那麼容易。
壬三、取相懺分二:癸一、總說;癸二、懺悔須知
癸一、總說
我們看第三個,取相懺。
三、取相懺,上品罪。於中或二七、三七、乃至一年,以見好相為期。此須至誠懇切,內資理觀,外假壇儀,凡法華、方等、大悲、佔察等,皆屬“取相懺”攝,能滅根本重罪,令淨戒復生。
假設我們是今生或者前生,曾經有殺盜淫妄的重罪,最好在臨終之前,把這個罪業懺除乾淨。怎麼懺呢?在時間上,或者二七、三七乃至一年,以見好相為期。
這個地方蕅益大師解釋是兩塊:
第一個,你在拜的過程當中,見到好相了。比方說你夢到光明,夢到你口吐穢物,夢到了三寶,這叫見好相。這時你不管拜多久,你可能一七、二七、三七,只要見好相,這個罪就滅了。這是第一個,有見到好相。
第二個,你沒有見到好相,那也沒關係。你每天拜每天拜,有一個定課,拜滿一年也可以重受,就算清淨,以一年為期。
所以這有兩種情況,第一個,以一年為期;第二個,以見好相為期。這是兩個說法,這說明拜懺的時間。
我們再看它所依止的法門。
當然這個法門不離開心,你的心要有兩個條件:第一個,至誠懇切;第二個,內資理觀。你拜懺時要很攝心虔誠,要有慚愧心,當然你要發露,最好能夠有理觀。
理觀有兩個:一個是四念處觀;一個是空觀。四念處觀,我們講四諦十二因緣會講到;空觀,在大乘會講到。你最好有一點觀照力,然後再配合內心的慚愧心,至誠懇切,攝心專注,這是心態的準備。
第二個,再說明它所依止的法。
你要有一個懺悔的儀軌,比方說法華懺、方等懺。方等懺就是八十八佛或者大悲懺、佔察懺等,都屬於“取相懺”攝。懺法裡面都會告訴你該禮拜的該讀誦的,該怎麼樣的,它已經有一個非常完整的儀軌,你照著做就可以了,這就是外假壇儀。
看它的功德。
取相懺只要是懺滿一年,能滅根本重罪,令淨戒復生。懺滿一年,至誠懇切懺滿一年,或者見好相,能夠滅根本重罪,使令清淨的戒體再生起來。如果你是見好相,理論上不用重受了,因為你戒體已經生起了。
所以你菩薩戒犯了根本罪以後,你見好相,就不用重受了,這待會兒我們會說明。當然你要重受也可以。但是你沒有見好相,你是以懺滿一年,以時間算的,你一定要重受,一定要懺滿一年,你沒有再犯以後,再重受。
癸二、懺悔須知分四:子一、懺悔心態;子二、應懺物件;子三、拜懺方法;子四、罪除之相
什麼叫作內資理觀,外假壇儀?我們作一個說明。
我們看《佛法修學概要》補充講表,第一個附表,懺悔須知。
以下有四段。
子一、懺悔心態
第一個,懺悔當然就是心態的準備了,就是慚愧心的準備。所以我們在懺悔之前,要先思惟業果的道理。我們把它念一遍,請合掌。
一、業果決定: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二、業果不失:
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三、增長廣大: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人生為善惡,果報還如此。
在懺悔之前,我們第一個心態準備就是先培養自己一種堅固的慚愧心,叫增上慚愧。慚愧心怎麼培養呢?從道理上思考。
第一個思考,業果決定。就是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們今生的果報,受了過去生業力的主導;來生的果報,受了今生業力的主導。所以我們一旦造了罪業,未來一定會因為這個罪業而得到痛苦的果報,一定會的。只要這個罪業在一天,它就是一個定時炸彈,它可能在臨命終表現出來,也可能在來生表現出來。
所以你造了罪業,就有一個業力的種子在你內心的深處。這個業力的種子有一個很特殊的功能,破壞你的快樂,創造你的障礙,它有這種力量。這個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