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輒就扣上不正宗瞎雞兒拍之類的帽子。
所以美食拍攝者,就不再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了。
林旭這次不打算兌換烹飪技法,想根據自己對餌絲的理解進行烹製,所以他不打算拍出來。
萬一被人扣個不正宗的帽子,評論區又會掀起新的罵戰。
為了讓大家痛痛快快的迎接新年,還是別拍了,回頭拍一些更穩妥的菜品吧,比如冰糖燕窩。
普通人不怎麼吃,有錢人也不一定喜歡吃。
而燕窩的主流消費人群,也不怎麼看網路短影片。
這種情況下拍攝的美食,就算有黑粉想要找茬,也無從找起,畢竟沒吃過,甚至沒見過,你怎麼指責做法不正宗呢?
謝保民抿了口白酒,笑著說道:
“所謂的餌絲,其實就是用大米做的年糕而已。”
國內大部分地區的年糕,都是用糯米做的,粘性大,可以做成點心,也可以當菜吃。
但也有用大米做的,就比如滇南的餌塊。
相對糯米來說,大米的黏性低,硬度高,製作過程中沒有糯米做起來簡單,這也是大部分地區用糯米的緣故。
糯米蒸熟,搡搗成團,接下來就直接放進模具中,壓成各種造型就行了。
而大米做的年糕,過程更復雜,人力操作的難度比較大,現在基本上都被機器所代替。
林旭說道:
“我準備用小廚房裡的電動石磨試試,要是行就多做點,不行就另想辦法。”
傳統的做法中,需要先把米蒸熟再搡搗,這樣對體力要求比較高,而且搡搗過程中很容易出意外。
所以林旭打算先把泡透的大米磨成粉,然後再蒸制。
等蒸好就簡單了,直接按照手擀麵的方式擀制就行,把大米團擀成光滑的面片,晾涼後再切成寬窄一致的餌絲。
至於餌塊更加簡單,用小一點的擀麵直接捶打就行了。
捶到表面光滑質地柔軟時,再整成長方形的麵糰,等晾涼,就可以切成片或切成塊兒進行烹製了。
另外這種硬了的餌塊還能用特製的刨刀,像是刮木頭一樣刮成餌絲。
反正只要把餌塊做出來,基本上剩下的就可以隨意發揮了。
餌絲的吃法眾多。
雞湯餌絲、酥肉餌絲、羊肉餌絲、鮮肉餌絲、牛肉餌絲、酸湯餌絲、爆炒餌絲等各種做法,絕對能讓你把這種流傳了幾千年的美食給安排得明明白白。
吃的時候還能配上滇南地區特有的蘸水,讓你一碗餌絲吃出十種味道。
兩碗大米下肚,林旭喝了一小碗蛇湯,便去了小廚房。
裡面泡著半盆大米,是上午泡的,這會兒大米已經完全泡透,看起來不僅膨脹了一些,而且用手一捻,大米就變得粉碎,完全沒有硬芯。
將幾天沒用過的電動石磨搬出來,先清洗一下,接著用勺子連湯帶米的舀一勺,放進石磨中。
低速電機帶動磨盤緩緩轉動起來,沒多久,導流口就流出了白色的米漿。
林旭檢查一下粗細程度,又調整一下了流速,讓出漿的速度更慢一些,這樣大米能夠被磨得更加細膩。
正忙著,沉佳悅湊了過來:
“旭寶,咱吃了那麼多蛇,晚上我會不會做噩夢呀?聽說蛇會復仇的。”
林旭笑了笑說道:
“就算復仇也會去找師兄,全程都是他在做,跟咱們沒關係。”
“呀,那師兄不害怕嗎?”
“師兄的人生字典中就沒害怕兩個字,要真有蛇去找他復仇,大機率會被他研究出個新的吃法……”
不知道每年教師節師兄還給不給他的那些老師送賀卡了。
要是送的話,大機率也會讓教過他的老師泛起痛苦的回憶。
教這種調皮的學生,絕對非常痛苦。
但師兄也不是沒報應,他那麼喜歡整老師,最終卻偏偏娶了個老師,小時候報復老師的行為,估計全被蘇老師還回去了。
石磨磨漿的速度很慢,但效果卻很好。
這種米漿白皙,質感很細膩,別說做餌絲了,哪怕用來蒸河粉呢,估計效果也非常不錯。
可惜現在顧不上這些,等不忙了,一定要把河粉、粿條、手切粉、腸粉等美食全都做一遍嚐嚐。
米漿磨好,用網眼粗一些的篩子過一下,防止有整粒的大米。
至於細碎的不用管,甚至還要故意加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