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起內訌,大家每天做的,就是努力工作努力學習,爭取讓廚藝更上一層樓,以期獲得更優握的待遇。
大家對工作和生活有奔頭,自然也就形成了良性迴圈。
林旭沒想到郭星海這會兒要走,不過想想確實也該過年了,而且人家也有酒樓,不可能一直在這邊白幫忙的。
他笑著說道:
“行啊,那今天做這肘子,正好給你餞行了,回頭我讓靜姐把你的工資結算一下。”
雖然當時說只是來實習,但沒人會把這位超級高手當實習生對待。
郭星海笑了笑:
“工資就算了,我在這裡學到的內容,可是花錢買不到的,等我回去,就開始著手在我們郭記酒家進行整改,儘量學習一下林記的管理風格。”
不過雖然話是這麼說的,但實際上,這可不好做到,畢竟林記好學的氛圍,是從小飯館時期就開始的,加上馬志強牛闖等人帶動能力比較強,所以才形成了現在的風格。
貿然改動的話,有可能達不到預期效果,導致改革失敗。
最好的辦法,是根據自家酒樓的特點,建立一套廚師晉升機制,讓後廚的中低層師傅們有學習的動力。
只要他們努力了,自然會卷得主廚們被迫學習。
郭星海感慨完畢,看著林旭問道:
“回頭他們的手藝都上來了,後廚的工資成本可是會大大提高的,你到時候不會養一堆總廚主廚吧?”
林旭想起釣魚臺二號樓那豐沛的人才儲備,笑著說道:
“還差得遠呢,明年萬一要開分店,這些廚師立馬分流出一半,原本的儲備還得從頭開始培養。”
一聽這話,郭星海算是把心中的疑慮全都打消了。
有分店的話,培養再多廚師也能安排妥當。
而等分店開起來,林記會有新的廚師湧進來,一些能獨當一面的也能出去應聘個主廚總廚之類的職務。
這種開枝散葉的方式,假如能持續十年,那林記在整個烹飪圈的話語權將會變得舉足輕重。
說不定林記會成為整個中餐的黃埔軍校呢。
想到這裡,郭星海說道:
“真想看到林記成為百年老店的一天。”
“那你夠嗆了,林記距離百年老店還有九十九年半,反正我是沒希望看到了,估計你也夠嗆……”
林旭笑笑,繼續忙活去了,郭星海也整理一下廚師服,準備再上最後一天班。
一小時後,肘子的滷製時間已經結束。
關掉灶上的火,再浸泡一下。
趁著這個時間,林旭拿來一些不鏽鋼蒸盆,整齊放在工作臺上,等滷湯的溫度降下來後,用漏勺小心把鍋裡的肘子盛出來,肉皮朝下放進蒸盆裡。
這種不鏽鋼蒸盆不算大,直徑差不多二十厘米左右。
一個肘子放進去,邊上會多出一些不規則的邊沿,這時候需要用小刀,將多餘的地方切掉。
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讓做出來的肘子更圓,賣相上更漂亮。
至於切下來的肉,也不會扔掉,而是直接放在肘子上面,這樣等肘子蒸好翻面,正好能扣在盤底,不僅不影響賣相,同時還會讓肘子看起來更誘人。
所有肘子全都整理一遍後,往裡面分別加一大勺滷肘子的原湯,接著整齊擺放到蒸櫃裡進行蒸制。
只有蒸一下,肘子肉才更爛湖,吃起來也更美味。
要是滷完直接開吃,口感就會差點意思。
蒸上肘子,林旭見面點部那邊蒸好了一些黃米棗糕,便用盤子端了幾個,送到外面讓沉佳悅吃。
等到了外面,才發現沉佳悅正跟嚴琳在聊天。
“上午好嚴總,嚐嚐我們店裡前一段新上的黃米棗糕,味道很不錯,顧客們也很喜歡。”
嚴琳笑著說的:
“早就想嚐了,你們剛上的時候肖晴就故意發在朋友圈暗示林記上了好吃的,可是那會兒還在國外,沒法過來品嚐。”
說完她不客氣的拿起一個咬了一口,對旁邊的肖晴說道:
“真不愧是你強烈推薦的,確實好吃,你不嚐嚐?”
肖晴說道:
“您跟崔教授度蜜月這幾天,我都吃好幾頓了,林記的點心不光黃米棗糕好吃,還有紫米芋泥饃饃、梅乾菜肉丁烤餅、袖珍粘豆包、芒果流心糯米餈……好多呢。”
肖晴說的這些,大部分都是牛闖他們自己試驗的新品,還沒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