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就是很靈活的,沒有什麼菜必須要用某種配料和食材,都是可以變通的,就像現在灶上蒸著的八寶葫蘆鴨,裡面的餡料就可以靈活調換。”
拍完了兩道附帶的菜品,林旭再次繫上圍裙,趁著葫蘆鴨還沒蒸好,開始用胡蘿蔔和萵筍凋刻小葫蘆。
這是比較細緻的活兒,尤其是在林旭用菜刀凋刻的情況下。
他切了一段胡蘿蔔的頭部,先用菜刀將底部粗的部分凋刻成橢圓,看起來像是葫蘆的底部。
接著再把中間的腰線凋刻出來。
最後修飾頭部,一個一寸來長的小葫蘆就做好了。
擺在盤子裡,大家都圍過來拍照。
“哇,看起來真的一樣,惟妙惟肖的,好漂亮!”
“林老闆這手藝真是厲害。”
“上次比賽時沒親眼看到內酯豆腐凋雙魚,一直覺得遺憾,今天好了,見到了另一種精美刀工。”
把質地均勻的食材凋刻成葫蘆不難,但要凋刻得惟妙惟肖,甚至連葫蘆底部的凹陷也凋出來,這就有點厲害了。
而且用的還不是凋刻刀,而是最普通的菜刀。
接著,林旭又用萵筍凋刻了幾個綠色的葫蘆,凋刻好放在一邊,最後點綴用。
鍋裡的鴨子蒸了兩小時,林旭把火關掉,蓋著鍋蓋又燜了兩分鐘,這才開始出鍋。
掀開鍋蓋,一股濃郁的鮮香味從鍋裡飄散出來,讓人一聞就覺得好饞。
將瓦煲從大號蒸鍋裡端出來,小心放在工作臺上,拿來一個空盤子,提著瓦煲中的竹篦,小心將葫蘆鴨提出來,擺到盤裡。
這會兒的葫蘆鴨色澤紅潤,香味十足,渾身上下酥爛,是萬不可能直接動手拿的。
放到盤子裡,拿一個長條形的盤子扣在葫蘆鴨身上,快速翻轉,這樣鴨子就倒扣在了另一個盤子裡。
拿掉最上面的盤子,去掉竹篾網,再用剪刀小心剪斷葫蘆鴨上面繫著的蒲草。
用快子小心給葫蘆鴨擺個造型,接著就該澆汁了。
把蒸鴨子的原湯隔著濾網倒進鍋裡,大火燒開,用勺子不斷在鍋裡攪動,勾入一些土豆澱粉調成的澱粉水。
等湯汁變得粘稠時,往鍋里加入一些熟雞油。
八寶葫蘆鴨這道菜又是炸又是蒸的,加上用的是油脂豐腴的鴨子烹製,香味方面是沒得說,就是鮮味還略顯不足,所以要用熟雞油把鮮味提上去。
雞油倒進鍋裡,用勺背在上面慢慢轉動,讓雞油慢慢融開。
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讓湯汁變得更明亮,同時雞油的鮮味會緩慢釋放出來,鮮味更持久。
要是上來一陣攪和,鮮味會在第一時間揮發出來,而且勾過欠的湯汁快速攪動也容易澥掉。
紅潤粘稠且又油亮的湯汁調好,用勺子小心淋在葫蘆鴨上面。
整隻鴨子的賣相立馬躍升一個臺階。
原本只是造型好而已,但現在卻像是加了特效一樣,油亮的湯汁讓葫蘆鴨多了誘人的色澤和香味。
最後,把凋刻好的小葫蘆放在盤子裡進行點綴。
這道寓意福祿的傳統菜品就製作完成。
“漂亮!師弟能把葫蘆鴨做這麼好,那魯菜另一道傳統老菜布袋雞應該也沒什麼問題了。”
齊振濤補充道:
“還可以做淮揚菜的中的三套鴨,林師傅這手藝真是讓人佩服。”
林旭笑了笑:
“不是我手藝好,是這道菜確實不難,除了脫骨麻煩點之外,別的都是正常做菜水平,網友們休息的時候可以在家試試,絕對能成為全家最靚的仔!”
試吃環節開始,耿立山沒有直接吃,而是說道:
“吃這道菜,要會欣賞,不然廚師的良苦用心就白白浪費了,為什麼現在的廚師對功夫菜不感興趣,就算做也不下功夫,就是得不到食客的正面反饋,整道菜花了很多小心思,結果食客牛嚼牡丹一樣吃下去……這種情況下,換我也會敷衍了事。”
曾曉琪問道:
“您覺得林老闆這道菜做得咋樣?”
“非常好,尤其是鴨屁股的處理,堪稱絕妙,很多做這道菜的人都不知道,鴨屁股和鴨騷都要去掉,然後從裡面系一下,這樣不僅能讓鴨子好吃,而且你看……”
耿立山指了指鴨屁股位置上的凹陷:
“這裡多像葫蘆的底部,這就是廚師的精妙,身為食客,要能體會到,這樣吃的時候,才更享受。”
曾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