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4 / 4)

決定轉系的第二個理由是辛亥革命。他說由於這是亞洲第一個成功建立的共和國,美國人都很有興趣,到處要請中國學生演講:

當時中國學生裡的演講最成功的是大四、學土木工程的K。 Y。 Char。他的中文名字是蔡劼卿[注:即蔡光勩]。他是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的。到康乃爾之前,他在母校教過英文。他是一個很穩健的人,英文演說一流。但是由於演講的邀約太多,蔡先生的課業又重,他不得不謝絕許多演講的邀請。因此,他就開始在中國學生裡物色人才。他覺得我是個可造之材,可以在他畢業以後,接替他演說中國問題。有一天,蔡先生來找我,他說他在中國同學會中聽過我幾次講演,他知道我國學的基礎訓練,又瞭解中國歷史。他要我替他接幾個比較容易的演講,對美國人講解辛亥革命與民國。我在幾經考慮以後,決定接受其中的幾個,努力地作了準備。這是我從事英文演說的開始。這種公開的演講促使我去研究辛亥革命從十九世紀末以來的歷史背景,以及民國新政府領袖的生平。這是促使我轉系的政治歷史因素。

胡適把辛亥革命說成是促使他轉系的第二個理由,其實也是頗為牽強的說法。胡適說辛亥革命發生以後,美國人對中國的事物好奇,中國學生當中的演說大師、大四的蔡光勩應接不暇,於是物色胡適作他的幫手兼接班人。事實上,我們在第五章會指出,胡適開始頻繁地作公開的演講應該是在1912年夏天以後,也就是說,大四的蔡光勩畢業以後的事情。當時,胡適早已轉系了。他轉系是在1912年2月。而這指的,還是他正式轉系的時間。胡適在1952年的演講裡說,他是在上“果樹學一”的第二個星期發現他幹嘛浪費時間在作蘋果分類,而決定轉系的。1911年的秋季班是在9月28日開學的,開學的第二個星期是十月的第二個禮拜,剛好就在10月10日武昌起事的時候。換句話說,早在胡適因為辛亥革命而四處被人請去作演講的一年前,他就決定轉系了。我們甚至可以把胡適有轉系的念頭推得更早,至少推到1911年6月以前。就像前文已經指出的,胡適在該年6月初寫給章希呂的信上,就已經提起:“適有去Cornell[康乃爾]之志,不知能實行否?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