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3 / 4)

小說:美食中國 作者:大刀闊斧

許對這個名字並不陌生。但說到它的全稱“金陵教門…馬豫興”就很少人知道了。從它的名字上看就知道,馬豫興其實並不是開封土生土長的。馬豫興的創始人是馬永岑。馬家原是雲南的回民,家勢顯赫,大致在清朝順治年間,吳三桂擁兵入滇,馬家受到極大影響,於是遷到了金陵(就是現在的南京),開設了商號“春輝堂”。到了咸豐年間,由於太平軍和清廷之間的征戰,金陵處於兵火之中,馬家在馬永岑的帶領之下來到了開封。當時在開封開的商號叫“豫盛永”,主要經營南北食貨。馬永岑針對中原盛產雞的情況,結合南京鴨製品的加工方法,苦心鑽研,以母雞為原料,不開膛,不破肚,使雞成為桶狀,做出了新的品種——“桶子雞”,當時就十分受人歡迎。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馬永岑又開了新店,起名叫“金陵教門——馬豫興”,教門表示他信奉的是伊斯蘭教。事過境遷,今天桶子雞的做法早已被開封的廣大商家所熟悉,有些店的桶子雞比起馬豫興絲毫不差,尤其以寺門附近的為好。

桶子雞以其色澤鮮黃,鹹香嫩脆,肥而不膩,越嚼越香幾大特點而出名。有些朋友吃過桶子雞感覺並不好,常抱怨咬不爛,啃不動,這除了和做的質量有關外,很大的原因是吃法上不對。由於桶子雞本身的特點就有一個脆字,所以桶子雞並非是用刀剁成幾塊,啃來啃去,也不是撕成幾半,大口地去咬。桶子雞講究的是要先剃骨,再切片,吃的時候夾起無骨的肉片,細細嚼來,越嚼越香。從這一點來看,桶子雞並非是一個讓人吃飽的食品,而是讓人去享受的食品。

桶子雞最好的部位是雞大腿,味道香,口感好,切成細片,更是冷盤中的上等品。就我自己的感覺來說,我常把桶子雞當作小食品,吃飯的時候並不是很熱衷吃它,更喜歡的是沒事的時候嘗幾片,解解饞。

豫菜一絕套四寶(圖)

開封宋都賓館,先上首尾完整的全鴨臥在湯盆中間,當人們吃完酥軟的鴨肉,裡面露出一支清香全雞,雞肉剝吃後,味道鮮美的全鴿又呈現在人們面前,最後在全鴿的肚子裡是一隻體態完整,腹中填滿了海參、香菇、竹筍的鵪鶉。這道原汁原味,柔嫩潤滑,色澤光亮、型整不散的菜,被稱作豫菜裡的一絕——套四寶。這道稱絕的菜,絕就絕在四隻層層相套的全禽,個個通體完整又皮酥肉爛;從小鵪鶉到大鴨子相互包裹,卻吃不出一根骨頭來。

在全國各個菜系中,豫菜佔有一定的位置,其中套四寶正是豫菜之中的一個代表作。

“寧吃飛禽四兩,不食走獸半斤。”本來雞、鴨、鴿子、鵪鶉等禽肉類質細嫩,味道鮮美,經各地名師高廚的煎、炒、烹、炸、燒、燻、蒸、氽等方法,烹製出上千道美饌佳餚。以豫菜風味的整雞整鴨而論,有八寶鴨、冬宮鴨、清蒸鴨、料子鴨、河南烤鴨與貴妃雞、太白雞、筒子雞、鹽雞、鴛鴦雞、香酥雞、鮮味雞、黃燜雞、清燉雞以及道口燒巰等不下十種。以雞鴨鴿加工的各種塊、段、條、片、絲、丁、蓉、脯與胗、翅等,更是名目繁多,數不勝數。然而,集兩三禽為一體烹製菜餚的,卻為數不多。偶然有人提到三套鴨、套三環等,能做的也很少。真正把四隻禽加在一起的更是為數寥寥。掌握這項佳餚技藝的是開封市一級廚師陳景和兄弟。全國各省市數十本各具特色的菜譜中還沒有這一菜名。

套四寶,選料要精,北京填鴨、雞、鴿子、鵪鶉都要肥嫩。加工要細,經宰殺、退毛、掏取五臟的初加工後,最為複雜的是剔除骨架。一般地說雞鴨較為好剔,鴿子鵪鶉骨頭難除。剔骨時要聚精會神,手持鋒利小刀,有如進行一項精心的藝術雕刻。要求剔出的骨架塊肉不剩,剔後的皮肉滴水不漏。“套四寶”的套是個關鍵,這需要鴨、雞、鴿子、鵪鶉首尾相照,身套身,腿套腿。訣竅是,在給加工洗淨的鵪鶉肚裡填充海參蘑菇配料後,用竹針把破口插合,在開水鍋中焯一下。這不僅清除血沫,更主要的是使皮肉緊縮,便於在鴿子腹內插套。鴿子套進鵪鶉後,仍要在鍋中開水焯一下。然後再向雞腹插套。同樣焯過的雞再向鴨腹填充。最後成了體態渾圓,內容豐富的四寶填鴨。再配以佐料,裝盆加湯,上籠蒸熟。

烹飪技藝是我們偉大祖國文化遺產的一個組成部分。豫菜菜系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而開封烹調在豫菜中又獨具風格。開封菜系烹飪分官(講功夫細膩、顏色美觀)、商(色香味形、招徠顧客)、民(經濟實惠、適口飽腹)、寺(素菜齋食、風味獨特)等四種不同型別。套四寶是在官菜中套三環基礎上發展形成的。陳家系開封豫菜世家,名廚陳景和、陳景望兄弟,繼承數代祖傳技藝,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